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

2024-06-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 通讯员 朱凯 舒年春)2024年6月8-9日, 第五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承办,《古典与中世纪研究》《基督教文化学刊》协办。
  
图:第五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会开幕式
  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于俊清,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志强,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吴天岳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斌主持开幕式
  于俊清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及哲学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他表示,哲学社会科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具有着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独特作用,期待与会专家借此次论坛充分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深化合作、深厚友谊,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积极探索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于俊清副校长致辞
  李志强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建设的主要情况,目前建有涵盖7个学科门类的13个人文社科院系,学科评估中,有4个文科学科进入A类。初步形成了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的文科发展模式。他阐述了本次论坛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李志强处长致辞
  董尚文首先阐述了阿奎那哲学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合理性等特点,并表达了“四个感谢”:对黎建球校长和段德智教授、赵敦华教授和李秋零教授这四位托马斯•阿奎那和中世纪哲学研究学术大家与会指导衷心感谢,对学校和文科处一直以来对哲学学院的关心、厚爱和支持表深感谢,对远道而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学术思想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对高效专业服务周到的会务团队表示感谢。
  
董尚文院长致辞
  吴天岳首先代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发言,并以“阿奎那800年:历史语境中的托马斯主义”为题,概略介绍了2024年阿奎那纪念学术活动、阿奎那的生平与著作、阿奎那思想引起的争议、阿奎那封圣、14世纪经院哲学的分裂、15世纪托马斯主义的发展、托马斯主义的衰落、教会分裂时代的《神学大全》、新托马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20世纪多元托马斯主义等,向与会专家全景展示了托马斯主义的丰富多样面貌和阿奎那思想被接受的历程。
 
吴天岳秘书长致辞
  开幕式后进入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武汉大学二级教授段德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赵敦华,台湾辅仁大学原校长、哲学系讲座教授黎建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分别以“试论作为存在主义先驱的托马斯——对《论存在者与本质》的一个解读”“阿奎那是重生论者吗?”“多玛斯的灵性发展”“基督教哲学的特殊贡献”为题作大会报告。
  段德智的报告从论“存在者”(ens)、论“本质”(essentia)、论“复合实体”(substantiae compositae)、论“单纯实体”(substantia simplex)等四个方面解读有着托马斯主义理论高地之称的阿奎那的著作《论存在者与本质》,把阿奎那看作存在主义先驱。
 
段德智作大会报告
  赵敦华考察了阿奎那对“重生”“灵魂转世”等术语的批判性使用,基于《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等经典文本,提出了并论述了他所构造的重生论论证。
 
赵敦华作大会报告
  黎建球从灵性发展的内涵和功能分析,论述了多玛斯(托马斯)的灵性发展是以灵魂为主体,灵性为功能。关于灵性的功能,托马斯•阿奎那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些相似但更胜于亚里士多德,在生魂与觉魂上类似于亚里士多德,但在灵魂的发展上却超越了亚里士多德。讨论托马斯的灵性发展,不仅要强调理性的理解,还要强调意志以及情感的协调,如此才能够建构一个适当的灵性发展的系统。
 
黎建球作大会报告
  李秋零认为基督教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继古希腊罗马哲学之后的一个新的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扩展和丰富了哲学的内容,为西方哲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基督教哲学把古希腊罗马哲学追求世界“本原”的一元论思维贯彻到底,这种彻底的一元论思维与欧洲近代科学把世界视为同一的整体、近代哲学的体系化思想有莫大的联系。
李秋零作大会报告
 大会现场
  除大会报告,本次大会还设立2个专家学者平行论坛报告和了4场研究生专场报告。第一平行论上7场学术报告主要围绕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为研讨中心,22位学者聚焦阿奎那的超越哲学、阿奎那的形而上学、阿奎那和人学-认识论以及阿奎那的实践哲学等主题展开分享与交锋;在第二平行论坛上,19位学者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讨论了古希腊-教父哲学传统、阿拉伯哲学、中世纪的希腊和犹太教传统、经院哲学及其历史回响以及中世纪哲学的后世接受等诸多议题。
分论坛现场

分论坛现场
  来自海内外1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6位研究生分享了自己研究中世纪哲学的最新学术成果。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25-1274)是中世纪哲学集大成者,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今年适逢阿奎那诞辰800周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湖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侨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近三十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中青年学者以及优秀研究生70余人与会。深入探讨了托马斯哲学的历史成就及当代发展,广泛探讨多元文化视域下中世纪哲学的基本学理,以期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