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例为桥梁连接法学理论与实践——评《法理学案例教程》

2024-06-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法理学案例教程》是法学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它以生动且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作为纽带,将法理学的抽象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相连,破除了传统法学教材过于理论化、难以亲近的屏障。主编郑智航教授及其团队匠心独运,通过精选各类代表性案例,实现了法学教育由晦涩难解向通俗易懂的转变。

《法理学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版,主编:郑智航,副主编:宋保振、马得华

  全书从法律本体论到法律价值论、法律运行论,再到法律方法论及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每一个章节都通过精心挑选的案例来展开,使得抽象的法律理论得以具体化、形象化。这些案例不仅具有代表性,且拥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让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值得一提的是,除却法源型案例和辅助型案例,本书还别开生面地运用法理型案例进行教学,倡导在想象性叙事的过程中进行深切的理论思辨和法律知识的同步训练,这是相比市面上同类书籍的独特之处。书中的法理型案例着重挖掘那些带有哲学争议、涉及法理学基本问题、挑战既有法律理论的新颖案例,如基因编辑带来的伦理挑战和自动驾驶汽车碰撞选择的道德困境等,让读者在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法律问题时锻炼抽象思维,培养理论创新能力。

  在法的本体论编中,该书采用了如“洞穴探险者案”等一系列鲜活案例,以实例阐明法律概念、要素、渊源、体系以及法律内容的本质含义,让抽象的法学概念跃然纸上,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直观感受。另外,“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等案例的引用,进一步揭示了法律体系在处理实际案件时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体现了法律规则在不断演进中适应社会变化的特性。

  在法律价值论编中,该书不仅停留在对单一法律价值的抽象论述,更通过真实的案例情境,揭示了法律价值并非孤立不变的存在,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利益冲突和伦理争议中不断博弈、平衡与发展。通过“基因编辑婴儿案”、“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案”以及“骆驼遗产继承案”,探讨了法律与秩序、自由、正义、效率等价值的内在冲突与调和,启发读者对法律价值的多维考量和辩证理解。

  在法律运行论编中,该书通过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违背上位法规定的案例分析,以及上海居民擅自砍伐小区香樟树案的探讨,呈现了立法、执法、司法和监督各个环节的原理及其实际运作,它们共同构成法律实施的整体框架,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确保法律的有效性和法治秩序的维持。法治的核心命题就在于如何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仅强调法律条文在法治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注重发挥道德浸润人心的作用,让公权力行使者形成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自觉意识,把外在的法律规范监督内化为内心的道德束缚。

  在法律方法论编中,该书则借助天津大妈非法持枪案等案例,详述了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的具体运用,并强调了融贯运用法律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必要性。这种融贯性充分体现在追逐竞驶“第一案”,尽管看似是由不确定概念引发“疑难案件”,但围绕文义解释的架构展开的多种法律解释方法运用已经构成了一个融贯性的理由自洽体系,不断修正整个论证体系中机械司法或恣意裁判的倾向,并最终指向共同的裁判结果。

  在法律与社会编中,该书以案例为引,系统地阐述了法律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发生的密切而深刻的交互作用。如在网络社会背景下技术治理与法治关系的讨论,以开放的姿态反映了法理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敏锐度和前瞻性。通过解析诸如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案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对传统法律边界的冲击,安达信破产事件对法律责任追究的影响等案例,编著者将法律价值、法律原则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揭示了法律在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的多功能性。此外,本编还特别突出了案例在法治建设中的催化作用,以“孙志刚案”为例,详尽剖析了个案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产生的深远社会效应,彰显了案例在推进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石价值。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精细剖析,不仅加深了读者对法律与社会复杂关系的理解,更昭示了法理学作为一门扎根于现实土壤、服务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实践科学的重要性。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在现代文明国家的法治图景中,典型案例如同璀璨星空中的北斗星辰,它们以其鲜明的个案特征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持久地照亮着法治前进的道路。每一桩典型案件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诉讼,都承载着丰富的法理内涵和现实考量,它们是法治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是推动法治进步、完善法制体系、体现法律公正和正义价值的载体。基于对典型案例在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中不可替代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性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来突破传统法学教育的框架局限,构筑了一座跨越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桥梁,有效弥补了法学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通过阅读本书,学生们能够在研习法律的同时,深入领会法律的精神实质和社会功能,从而成长为既能理性思考又能实践操作的法律人才。其对法理型案例的重视和独到的教学方法论构建,不仅为中国法学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也为推进法治现代化进程贡献了卓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无论是对法科学生还是对法学爱好者和普通公众,都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与普及意义的佳作。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