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化解堵点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2024-06-13 来源:《经济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26亿元,同比增长4.1%;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8.4%。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居民消费信心得到修复,消费潜能正在释放。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消费品以旧换新、国潮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发展。汽车、家电、家居等以旧换新的标准和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北京、江苏、浙江等地纷纷鼓励消费者将过时产品更换成更智能、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品,更好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受益于我国文化自信和软实力的增强,具有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等元素的国潮商品日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在消费环节加快应用,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快速发展,不少经典品牌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出圈”。

  尽管发展积极因素不少,但一些制约消费的堵点卡点仍然存在。例如,在当前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旧物回收网点布局不够均衡,以旧换新商品的售后服务标准有待健全,汽车报废回收拆解体系有待完善。消费供给有待进一步优化,优质进口商品的供给需要加强。消费环境需要持续完善,少数商家仍存在以次充好、夸大宣传、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下一步,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畅通消费品以旧换新链条,加强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持续完善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

  畅通消费品以旧换新链条。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发放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重点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消费券。引导企业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售后服务指引,提升售后服务规范性,为以旧换新商品提供必要的维修服务保障,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明确二手商品评估的标准体系,鼓励品牌企业自建回收评估系统,在二手商品定价环节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结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在居民社区合理布局旧物回收网点,鼓励发展邮寄回收、上门回收等服务,解决家电、家居等产品回收不便利的问题。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建设,培育汽车回收拆解领域的大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拆解标准,完善汽车领域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提高国内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品牌、技术、服务等。鼓励企业在现有技术和工艺条件下,通过精细化管理,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积极发挥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作用,鼓励企业积极扩大优质商品的进口。完善跨境电商交易、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跨境电商通关服务效率,高效集散国际进口消费品。持续优化旅游、休闲、体育等服务消费供给,释放居民服务消费潜力。重点发展环城市旅游休憩带,鼓励居民选择微度假、周边游,鼓励企业开发定制旅游、生态康养、房车露营、户外研学、自然教育等服务消费产品。鼓励发展优质体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智能健身房、开发在线健身课程,积极发展职业体育赛事。

  持续完善消费环境。加快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安全、商业街区等管理。提升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水平,美化商铺、门店、综合体外观及周边环境。增强商业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大5G网络、射频识别、生物识别等设施配备。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完善追溯管理体制,组织开展追溯体系宣传活动,普及追溯知识,提高消费安全水平。树立诚实守信的商业文明价值导向和社会风尚,开展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强化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意识。构建放心消费工作机制,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消费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个别商家以次充好、夸大宣传、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现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