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让中阿合作的火炬照亮和平与发展前路

2024-06-06 来源:《光明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初夏时节,中阿关系再上新台阶: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成功举行,巴林、埃及、突尼斯、阿联酋四国元首联袂访华并共同出席会议开幕式,中阿之间达成丰富会议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信心将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向深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应对全球危局的应有之义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蓬勃发展的新机遇,也有动荡不安的新挑战。阿拉伯国家深受全球安全危机的冲击,对实现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有着强烈的渴望。国际社会逐渐认清,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公正、合理、持久解决,既需要巴勒斯坦内部及阿拉伯国家团结自强,也需要更多负责任的力量加大关注,共同努力。

  新变化催生新形势,新形势提出新要求。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正积极奔走,携手为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注入企稳正能量。中国一直同阿拉伯国家守望相助,通过联合国及各类双多边外交渠道为实现巴以停火止战积极努力。中国是本轮巴以冲突以来,唯一一个在历次联合国安理会涉巴问题决议草案投票中都与阿拉伯国家采取一致立场的常任理事国,以实际行动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守护地区公平正义。前不久,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相聚北京,中国为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结束分裂、实现和解、加强团结创造了新沟通平台。

  更重要的是,作为本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的三大成果之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声明,双方就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达成了总计二十一点共识。这是历史上首次以中国同全体阿拉伯国家集体发声的方式,表达中阿双方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共同诉求,不仅顺应了国际社会在该问题上捍卫公平正义的主流呼声,更将为推动中东和平、维护地区稳定赋予新动能。

  加强南南合作的切实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持续群体性崛起,世界政治多极化、全球治理多元化趋势已成主流,“全球南方”地位与重要性不断上升,正成长为一股不可替代亦不可或缺的全球新兴力量。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同为“全球南方”成员,双方深化全面合作是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加强南南合作的切实要求。

  一方面,阿拉伯国家正不断积聚增强战略自主、摆脱域外大国控制的磅礴势能。近年来,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的外交政策愈加自主务实。可以预见,未来阿拉伯国家必然更注重加强内部团结和战略自主,并重新审视其外交排序优先级。阿拉伯国家作为“全球南方”重要一环的地位将更加凸显。另一方面,中阿加强“全球南方”合作将开辟新的历史机遇。自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阿关系实现了由伙伴关系到战略合作关系再到战略伙伴关系的“三级跳”。2022年12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以下简称“中阿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中阿领导人一致同意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开辟更广阔前景,共同建设中阿命运共同体。当前,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积极寻求融入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合作机制等新型南南合作框架,为中阿深化“全球南方”合作提供了新平台。

  同时,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及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市场,阿拉伯国家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都渴望从“向东看”和共建“一带一路”中获得发展良机,加强同中国的务实合作已成为阿拉伯国家实现民族振兴的首要选择。多年来,中国还一直为推动中东安全笃行不辍,相继针对中东稳定、叙利亚问题、巴以问题、海湾安全等提出多项中国方案,获得阿拉伯国家普遍赞誉。中国成功斡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实现复交,进一步强化了阿拉伯国家同中国深化安全合作的信心。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本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的成果显得格外耀眼。四国元首齐聚北京,充分说明来自阿拉伯世界不同地缘板块的国家在发展对华友好、加强对华合作方面立场高度一致,彰显阿拉伯国家对全面总结过去二十年中阿关系成功经验、详细规划未来中阿务实合作前景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盼。此次会议前后,中国宣布同突尼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巴林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同埃及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朋友圈”越来越广,“伙伴层级”越来越高,凸显中阿壮大南南合作的潜能无限。

  深化中阿友谊的必然趋势

  在本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中方愿同阿方构建“五大合作格局”(即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会后通过的《北京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24年至2026年行动执行计划》中,中阿双方强调通过加强论坛机制建设,增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继续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面对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与纷繁复杂的新挑战,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应积极加深合作,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质变跃升。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都拥有独立自主的政治底色,都担负发展振兴的历史使命,都有维护公道正义的共同主张。相近的反殖民、反霸权历史记忆告诉中阿人民,外部势力一厢情愿的“民主改造”和强加的治理模式非但不会给本国、本地区带来现代化,反而会加剧政治动荡和社会分裂,只有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才是正确选择。在同此次来华国事访问并出席本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举行会谈时,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中方支持地区国家继续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走团结自强、和平和解之路,坚持通过沟通协商化解分歧,把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实力和平论”“民主和平论”在阿拉伯世界的日渐式微,中国倡导的“以发展促和平”的理念与实践不断取得成功,益发收获阿拉伯国家的认可,给地区国家实现本国跨越式发展及区域合作振兴带来了新选择。未来,以落实首届中阿峰会提出的推进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为基础,借助全球发展倡议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可深化彼此在经贸、投资、技术、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与互联互通,助力全方位构建中阿“五大合作格局”。

  随着战略自主性空前提升,阿拉伯国家不仅在全球事务上主张构建多极化秩序,而且在地区事务上主张构建自主性地区安全架构。中国始终尊重阿拉伯国家的独立自主,与各国越走越近。未来,中国将继续支持阿拉伯国家加强对话、改善关系的积极势头和努力,进一步与各国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加强团结协作,壮大维护地区安全的内生力量,携手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新架构,共建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中东。

  作为亚洲东西端两大重要力量,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在历史上都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共同谱写了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佳话。今天,孔子学院已遍布阿拉伯大地,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国将中文纳入教育体系,数万名地区青年在华留学,“汉语热”成为阿拉伯年轻人改变命运的钥匙。中阿双方也愈加重视通过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文明互鉴来共同抵御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霸权。未来,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文明交流的伟大实践,必将在世界文明交往史上谱写出和合共荣的新篇章,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永远是阿拉伯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永远是中东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正高举建设命运共同体的火炬,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康庄大道上双向奔赴。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