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把握机遇培育外贸新动能

2024-06-06 来源:《经济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求“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这是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应对内外部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务实之举。要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培育外贸新动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促进外贸结构优化、规模稳定,打造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

  培育新动能意义重大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实现外贸质升量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题中之义。

  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不少困难的背景下,培育外贸新动能是巩固外贸基本盘、稳定我国在全球贸易中地位的现实需要。2023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8万亿元,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正增长,横向比较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产业链更长、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64.8%,我国外贸综合竞争优势依然突出。但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对我国外贸稳增长、保市场、保份额形成挑战,必须在巩固提升传统外贸优势的同时,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塑造外贸新优势。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培育外贸新动能是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机遇,在外贸领域突出表现为贸易方式的数字化创新和贸易对象的提质升级。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新增长点,“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大幅增长进而成为我国外贸稳增长、优结构的重要引擎,服务贸易也保持了较高增长态势。

  在全球贸易模式和贸易形态变革升级背景下,培育外贸新动能是提升外贸竞争力、抢占全球贸易竞争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全球贸易正在从传统的货物贸易、中间品贸易,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拓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将是全球贸易的新增长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球贸易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智能合约、电子单据、智慧港口、电子口岸等外贸数字化场景不断丰富,极大提高了国际贸易效率,也将改变国际贸易与分工模式,带动生产端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变革。世界主要国家都着力引导贸易产品升级和贸易业态创新,积极抢占全球贸易竞争新的制高点,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升外贸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把握新动能内涵要求

  新形势下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求创新在外贸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中起主导作用,推动贸易方式变革、贸易对象优化升级、贸易效率和效益提升,打造体现符合新发展理念和新质生产力要求的贸易增长新引擎、贸易竞争新优势。

  更好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目标,既强调外贸规模增长、市场份额扩大,又注重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技术创新是重要前提,技术创新包括产业和产品技术创新,可以提升贸易对象的价值含量,需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数字化绿色化是重要方向,以跨境电商和数字服务贸易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将是全球贸易发展的长期重点;新业态新模式是主要内容,从全球贸易发展趋势和我国外贸实践看,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是未来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主要领域;制度创新是重要支撑,培育外贸新动能需推动外贸领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提供长期稳定、自由便利、包容审慎的发展环境。

  培育外贸新动能还需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外贸新动能与产业新优势的关系。产业是贸易的基础。培育外贸新动能必须全面构建新的产业发展优势。二是外贸新动能与传统贸易优势的关系。传统业态是新业态的基础和支撑,而新业态又可以引领和赋能传统业态升级。新动能与传统优势要相互衔接、相互支撑、接续发展。要先立后破,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基础上,加快塑造外贸发展新优势。三是不同贸易业态之间的关系。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可以赋能货物贸易创新发展,以数字化推动货物贸易效率提升,以服务化提升货物贸易质量和效益。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也需融合发展,传统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和数字服务贸易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明确重点任务和关键抓手

  培育外贸新动能需明确重点任务、找准关键抓手,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

  加快培育货物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产业优势巩固提升货物贸易竞争力。在保持“新三样”出口良好态势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拓展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中间品贸易,形成更多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渠道的新增长点,加快促进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导货物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制定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大力吸引外资,切实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外资企业联络与服务工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为培育货物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大产业链供应链支撑。

  加快培育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实施,为服务贸易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以服务贸易招商引资和发展入境游为重点,促进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解决境外人士在支付、出行、景点预约中遇到的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塑造我国服务业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发展效能,探索建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推动服务业“走出去”,提升中国旅游、留学、建筑、运输、专业服务等领域竞争力。

  加快培育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新动能。需明确数字贸易发展的重点方向、促进平台和支持政策,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认真解决包括数据跨境流动在内的数字贸易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发展数字贸易重点业态,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扩大跨境电商贸易规模。以跨境电商为先导,持续推进贸易营销、贸易设施、贸易单据、贸易结算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新型数字服务出口为重点,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驱动型贸易。夯实数字贸易发展基础,加快构建适应数字贸易和贸易数字化发展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构建数字贸易标准体系,为数字贸易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供支撑。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