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的端午民俗

2024-06-12 来源:湖州市南浔区地方志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民间认为农历五月是酷暑开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开始活跃,魑魅魍魉也会猖獗,故视五月为仲夏、毒月、恶月,衍生相关习俗。南浔区境内有“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家门口挂艾草、菖蒲”等习俗。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天中节,其习俗可从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诗句,略窥一斑。

  端午时节,旧时家家户户,门上张贴五毒符,中堂悬挂钟馗像,将大蒜、菖蒲草挂在门上,故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说;因菖蒲草形似宝剑,大蒜味道刺鼻,用来辟邪,含口雄黄酒喷在门角避邪、驱除蛇虫等,室内多以艾叶、野蓬蒿熏烧。菖蒲、艾蒿都是芳香性野草,茎、叶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蚊,净化空气,是杀虫灭菌药物,大蒜头气味辛烈,民间视其为驱邪吉祥物,可能与其杀菌功能有关。光绪《归安县志》记载:初五日,为天中节,亦称端午……近午时,以雄黄酒洒四壁,又以其余,染小儿额及手足心,或以苍术、白芷、云香等物焚之……系蒲艾蒜于床,门户皆插桃艾。

  旧时,南浔百姓过端午,要给小孩穿印有老虎图案的黄色衣服,戴虎头帽,穿虎头鞋,额头用雄黄酒的沉淀物写上“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额纹)以镇邪。如今,端午节还可看到着老虎衣、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的小孩,不过额头用雄黄酒写“王”字习俗近乎绝迹。佩戴香袋辟邪也是南浔端午习俗之一,香袋,又称“香囊”,用丝布缝制而成,内装朱砂、雄黄、白芍、芸香等,香气能持续7到10天左右,具有“驱邪避灾、避疫除病、香气祈福”等作用。

  “赛龙舟”是南浔部分乡镇的端午传统习俗。600多年历史的和孚民当村,有浓厚的端午赛龙舟风俗,数百年来形成独特民俗文化,衍生系列水上运动,2017年开始举办的端午民俗文化节,成为周边群众感受端午传统民俗首选地。

  此外,南浔百姓还有端午吃“咸鸭蛋、黄鳝、黄鱼、粽子、绿豆糕”,“以绿豆糕、银鱼、灰蛋、角黍”相遗亲友之习俗,大都以“端午安康”问候亲朋好友。绿豆糕是初夏时令食品,其制作原料有绿豆粉、砂糖、豆沙等。绿豆粉中添加白砂糖浆和猪油,充分搅拌均匀,倒放在糕砧板上,反复掺和揉制成糕泥状,中间加入豆沙,再用糕印压出“福”“禄”“寿”字或寿桃、菊花、双石榴等图样花纹。绿豆有清热解毒效用,绿豆糕色泽浅黄或嫩绿,清香绵软,又不粘牙,不仅是美味的端午时令食品,还寄托百姓排出一冬体内毒素的愿望,希望用健康体魄迎接酷夏的到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