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年鉴工作获市政府通报表扬

2024-06-15 来源: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3年12月,《襄阳年鉴(2022)》获评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特等年鉴,为《襄阳年鉴》创编以来首次获此殊荣。2024年5月,襄阳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表扬〈襄阳年鉴〉编纂工作突出单位和突出个人的通报》,对《襄阳年鉴》18家参编单位、30名编纂人员予以通报表扬,要求全市各年鉴编纂及供稿单位学习先进、积极作为、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年鉴编纂的实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发挥史志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其中,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和2名编纂人员分别获通报表扬。
  一、高站位谋划,在多措并举中强化工作保障
  《襄阳年鉴》创刊于1988年,由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主管,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主编,已连续编纂36年,公开出版33卷。近年来,在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湖北省文旅厅的关心指导下,襄阳市坚持将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景式刻画城市发展年轮、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助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作出史志贡献。一是紧紧依靠“两办”“指挥部”。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工作汇报,全额保障史志工作经费,做到重要事项把关、重要环节协调、重要项目督导。其中,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每年联合发文,明确年鉴编纂的框架结构、编纂分工、进度安排、体例规范等具体要求。二是牢牢抓住党建考核“激励棒”。将史志工作一体纳入全市党建考核内容,对各单位各部门报送年鉴稿件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打分,积极发挥党建考核“激励棒”导向作用,有效促进年鉴组稿工作高效推进。三是充分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源”。采用组建地方志专家库、成立襄阳市地方志学会年鉴分会、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图片拍摄和文字校对等方式,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众手成书”参与年鉴编纂,确保年鉴资料收集及时、规范、全面,充分突出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
  二、高标准推进,在守正创新中提升编纂质效
  为不断提升年鉴编纂质量,襄阳巿史志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守正创新,坚持在突出特色上练苦功、出实招、见奇效。一是在框架结构上勤调整常优化。注重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优化框架结构,结合年度热点和襄阳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部分类目名称、排列顺序、所辖分目,打造富有襄阳特色的年鉴精品。二是在条目撰写上有耐心见细心。综合性、常规性条目注重连续性,单一性条目着眼于各单位、各行业的年度大事新事细致选材,最大程度地展现年度特色与地域特色。三是在装帧设计上彰古韵显新风。封面设计融入襄阳古城、一江两岸、南城北市等浓郁襄阳元素,充分彰显襄阳特色,适时调整内芯主色调,力求做到稳中出新。
  三、高效能落实,在统筹兼顾中创建长效机制
  年鉴编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市史志研究中心通过采取有效举措,确保编纂工作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一是学用结合提升编辑能力。以学习运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等为抓手,以参加全国、全省年鉴主编培训班等培训为契机,建立完善专题业务学习、稿件公开评审、进度挂图上墙、分块责任指导等制度,不断提升年鉴知识学习能力和编纂业务水平。二是会训结合提升撰稿水平。每年举办全市年鉴撰稿人员培训、主编业务研讨等,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为全市200多名供稿作者提供框架设计、语言文字、编辑规范、编纂流程等业务培训,提高全市年鉴撰稿业务水平。三是编审结合提升整体质量。坚持认真编辑与严格审核相结合,严格遵循“组稿工作提前、编校节奏加快、审核环节紧凑、排版印刷衔接及时”的工作流程,严格把好入鉴资料的政治关、保密关、体例关、史实关、文字关,确保年鉴观点正确、要素齐全、史实清晰、文字精练、数据准确,不断推动年鉴编纂质量整体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