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资讯

推动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

2024-05-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 (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傅逸芒)5月18日,“第七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开幕。来自国内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出版单位的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等领域的学者近百人,深入挖掘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价值与适用潜力,增进语言学流派间的交流、互鉴、融通,共谋新时代背景下语言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何伟、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王启龙、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任晓伟、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黄立波分别致辞。

论坛开幕式现场 陆航/摄

  功能语言学自创立以来,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何伟表示,系统功能语言学自2018年进入后韩礼德时代,其创新与发展成为学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其他语言学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语言研究原则、研究方式方法如何反映时代及社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各种语言问题及相关现实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家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应该说,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其他学科领域的借鉴。中国外语界理论语言学研究70多年来,大致经历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引进,再到借鉴创新”的变化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外语界理论语言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总体上研究创新不足。表现在追踪多,原创少;模仿多,创新少;现象解释多,理论建构少。总体上,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未能摆脱以西方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思考和研究方式,国际话语权有待提升。如何提出新概念、新表述、新范式,如何把握当代,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的需求保持一致,以保证理论的时代适切性,如何创新语言学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语言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学界一直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何伟提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途径,不同学科之间、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能够激发新的思维方式,开启新的研究视角,引发新的研究问题,生发新的研究对象,带来新的研究方法,产生新的观点,引领新的应用。近半个世纪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业已成为各学科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与突破口。语言学学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同样离不开语言学学科内部各理论、各流派之间,以及同其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互融与互鉴。
  功能语言学创立以来,随着研究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提升,该理论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王启龙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功能语言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见,揭示了语言的本质与功能,为解释人类社会丰富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今天,功能语言学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深入探讨功能语言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前沿问题,一定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此次会议成为一次开阔视野和思路的学术盛会,也必将推动功能语言学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当日上午的主旨发言环节,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姜亚军回顾分析了我国英语专业学位论文的语篇特征及学术性。湖南大学教授刘正光探讨时间性与情态的相互关系,揭示“现实——语言——认知”之间的互动关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钟书能提出,可以利用超级构式来阐述数个语法构式之间存在的关系,说明超级构式具有强大的理论解释力。清华大学教授封宗信聚焦功能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在语用学上的交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延宁探讨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全要素语篇研究模式。南京大学教授陈新仁以名人访谈话语为语料来源,考察名人访谈中形成形象自塑的深层动因。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秦洪武通过大语言模型赋能语言研究,探索语义能力赋能语言研究的途径和应用场景。
  此次会议会期两天,接下来会有3场主旨报告和17场平行论坛。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外语教学》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及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联合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教育出版研究中心协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