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教融合 争创一流大学

2024-06-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科教融合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科研、教学相辅相成:科研是教学的支撑,科研搞不好,教学就失去了依托;教学是着力点,科研为教学服务,而教学反过来又对科研有促进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社科大”)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从事学术研究、深化科教融合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社科大的学科覆盖面虽不及综合性大学,但单从哲学社会科学角度讲,在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上无高校能出其右,这是推进科教融合的一大突出优势。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明确提出树立并践行“三项共识”,这是中国社科大推进科教融合的又一大突出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天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灵魂。”这“三项共识”科学回答了办院方向问题,道出了全院职工的共同心声,确保全院科研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与新时代前进步伐同步,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创新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同步。这使得中国社科大开设的课程丰富,真正体现了学科的前沿。譬如,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是历史理论研究所的重点学科,历史理论系相应地专为研究生开设“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课程。这有力改变了以往重考据、轻理论以及历史研究“碎片化”的偏向。《中国历代治理体系研究》是该研究所建所后承担的第一个大型集体项目,下设11个子课题,历时4年完成,计106万字,是国内首部该专题研究专著,被纳入“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文库”出版,入选中国社科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成果发布会,被《历史研究》杂志社评为2023年度优秀史学著作。历史理论系以此为基础,给历史学院本科生开设“中国国家治理史专题”选修课,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例,受到学生好评。

  当然,进一步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基于问题意识和日常教学组织工作的体会,以下三方面需要格外加以重视。

  一是理顺体制机制。科教融合,其前提是大学与研究所真正实现人员、图书和信息资源、工作上的无缝衔接,完善科研人员到大学教书的管理体制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以中国社科大名义申报课题、出版专著、发表论文,也鼓励中国社科大教职员工申报院级科研项目,在体制机制上努力使科研一体化落地生根。

  二是观念更新。各研究所人员要打破以科研为主业、教学为副业或兼职的观念,要破除第一身份是科研人员的传统意识和主次之分,提倡树立在大学教书是一岗双职的意识。鼓励优秀学者、退休科研人员到大学担任专职教师。中国社科大则要采取切实举措,不断增强科研人员对大学的认同感、归属感。事实证明,认真备课、加强与学生交流对话,客观上有助于科研人员开阔视野、激发灵感、深化研究,进而以教学反哺科研,在科教融合中推动学科建设。

  三是科研人员要苦修教学之内功,提高教学水平。好教师,必须是一流学者。科研人员在这方面要有意识地补课、加强训练,取长补短。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