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2024-06-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成都讯(记者 陆航)6月15日,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天府新论》编辑部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座谈会在草堂书院召开。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同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进分别致辞。来自国内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学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担负起社科学者新的文化使命。

座谈会现场 陆航 摄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征程上要推进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基础和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会学者从各自的专业研究出发,深入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明的关系。在上午的座谈会发言中,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刘作翔畅谈了法治文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何云峰探析了现代化发展与劳动幸福的辩证关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论述了文明更新视野下中国共产党对现代政党文明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任锋着重论述了中心统合主义视野下的民本政治论及其现代转化,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吴冠军从技术政治学的角度探究了新质生产力,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白钢的发言题目为《师生辩证法:文明史视野下的群众路线》。

  当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重庆畅谈了标识性概念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彭超讨论了当代藏羌彝文学与社会变革背景下的身份意识,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曹海军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疆实践,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轶军从哲学角度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的二律背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伯海和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晓勇作为引言人主持圆桌论坛。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现代文明从传统社会中而来,传统因素构成了现代文明大厦的基座。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之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得以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创造出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质、中国实践的丰富底蕴、中华文化的民族根脉统一和融合起来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曾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