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

2024-05-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不断创新教育合作交流模式,探索深入合作机制,开创了新时代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为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风格。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十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助力企业“走出去”、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展现了职业教育大国的新作为和新担当。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在“一带一路”建设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转型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形态、教育治理方式和教育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共同体应主动应变,积极求变,抓住数字时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机遇,顺应数字化潮流,积极探索“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为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赋能。这既是深化我国同共建国家职业院校合作交流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应然逻辑,也是我国深度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强化数字化认识,增进共建国家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与认同。在共建“一带一路”总体框架下,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需要深化各国政府部门、产业部门和职业院校各相关主体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加强共建国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共建国家对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和战略、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为制定职业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奠定基础。此外,还要将数字教育相关课程逐步融入共建国家中小学和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加强各国青少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字技术、数字伦理、数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第二,加强数字资源整合,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数字化资源平台。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走向深化的新引擎。中国应以现有的职业教育中外合作项目、校企协同“走出去”战略和鲁班工坊建设为基础,加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数字资源整合、数字平台搭建和数字资源共享,为职业教育共同体数字化转型提供多维度、全方位支撑。

  探索建立“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数字化联盟。以区域性职业教育国际化联盟为基础,聚焦数字化转型的特殊要求和崭新机遇,制定联盟章程、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行动计划,建立虚实结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项目,建立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助力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设置专门机构推进职业教育共同体数字资源整合工作,根据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目标,制定数字资源整合框架,将共建国家的职业教育教材、课程、课件、教学视频、图书资料等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聚类和重组,重新整合为有机的数字资源整体。

  建设“一带一路”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空间。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云平台”,推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云合作”。首先,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数字联合体,鼓励共建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制定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标准,签署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协议,实现共建国家之间的“软联通”,弥合职业教育“数字鸿沟”。其次,建设并优化共建国家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数字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职业教育的海量资源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通过数据分析为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教与学资源。此外,开发“云平台”学习和管理工具,如在线测试与评估、学习管理和学分累计与转换等,为学习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数字化工具,提升学习和培训效果。

  第三,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打破了时空限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技术技能培训向“数字+技能”教育转变。数字技术不仅为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而且催生了更加开放、多元、个性化的学习范式和教学模式,促进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的公平。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突出特色,中国职业院校在助力“走出去”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进一步与“走出去”企业协同合作,运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建立共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和产业发展谱系图,对接海外企业人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训包,培养适应共建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二要聚焦共建国家数字化转型需求,培养本土企业需要的数字化人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同趋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离不开数字化人才的大力支持,数字素养是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国职业院校应同共建国家职业院校和海外企业深入合作,加强全面调研,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数字素养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同时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培养所需的数字化人才。三要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提供的平台和机遇,建立互联开放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形态,实现职业教育由有形场域向无形场域的转变。

  第四,创新治理机制,提升“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数字治理能力。数字治理能力是提升“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治理效能的关键。在数据赋能下,“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优势,着力推进数据驱动的职教联盟、职业院校治理方式创新,构建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一要重构职业教育共同体治理结构,鼓励政府、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通过制度创新赋能新的治理机制,形成“智能治理”运行模式,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治理体系打造成智能系统。二要利用数字技术优化职业教育共同体的管理体系。加强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对接、制度联通和政策沟通,基于共同可比的标准建立在线学分管理系统,实现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的数字化运行。三要构建跨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机制,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决策、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同时建立职业教育数字伦理和风险规避机制,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玲(报纸) 张黎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