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展与创新”2024年学术年会举行

2024-05-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党波涛 郭京骁)4月27日,由湖北省社会学学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承办的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第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展与创新”2024年学术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兄弟院校及科研机构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者160余人参加会议。  

  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学会服务能力  

  开幕式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南生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的发展历史以及基本情况。  

  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学学会会长、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钟涨宝在致辞中介绍了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  

  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第十二届学会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狄金华作第十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十二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和通报开展党建工作有关情况。他介绍,第十二届理事会加强和完善了学会功能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了学会的财务制度、创新和发展了适合新形式下学会的工作和活动方式、组织并承办协办了高水平大型学术活动、为紧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服务的参与等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三届理事、监事,选举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江立华当选学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刘成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符平、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田敏、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徐楚桥和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教授秦琴当选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李钧鹏当选学会秘书长。

  汇聚专业力量,抓好社会治理重心与合理关切

  学术研讨环节,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刘成斌表示,创新的首要是科学、其次才是技术应用;科学创新必须以科学创造者的思想自由和解放为前提;以消费者利益为先导,保证消费者生产和交易的公平。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郑广怀提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五条路径:一是从服务对象转化而来;二是从基层工作者转化而来;三是外部志愿者的转变;四是外来社会工作者的扎根;五是乡村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成长。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桂华探讨了乡村振兴实践的四个问题,包括乡村振兴的内涵、总体的定位、为谁振兴靠谁振兴以及如何振兴。他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振兴的定位不能是超前的现代化农村也不能是后现代化农村,而是功能性现代化的农村。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马威以生动的案例呈现了劳动和组织双重构建的过程,并指出劳动赋予自然以生机,充分动员的基层社会能够使人类环境与自然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并持续提升村庄治理所需要的社会资本。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陈云围绕民族工作三个阶段阐述了以“融”为导向推进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工作,提出了“融”作为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的着眼点、“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融”作为打造立体纵横的共同体纽带的着手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