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6-05 来源: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作者:赵静静(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进取,彰显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担当和魅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类挑战层出不穷。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光辉旗帜和崇高目标,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化沟通协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始终主张要和平,不要战争,呼吁止战促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很不太平,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风险,对世界和平稳定产生深远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反对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热点问题上与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促进政治互信,为各方携手应对各类安全挑战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特别是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挑战,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携手打造安全共同体,为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人类安全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深化开放合作,携手实现互利共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正如习近平主席阐述中国发展道路与人类进步事业相得益彰时指出:“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从连年举办进博会、服贸会等,举办首届链博会,到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更大规模的中国市场和中国需求,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在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中展现大国担当。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定不移推动重振全球发展事业,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深化文明交流,增进各国理解信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实践者,中国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世界,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站在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成为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全球文明倡议有利于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为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和坚实支撑。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深化绿色合作,助力全球低碳发展。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世界共同的使命,也是各国扩大合作的重要机遇。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改善全人类的总体福祉不断注入新动力。为了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继续深化绿色科技创新合作,围绕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科技,加强与各国产学研各界协同创新,共同支持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打造绿色转型场景;携手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框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