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成员谈教材

【学术圆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篇章

2024-05-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国家统编教材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是一本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公共课教材,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概论教材的编写出版和发行使用,对于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导青年学生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根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邀请教材编委会成员就教材内容展开讨论,以期把讲好用好教材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科研成果、教学实践、育人实效。

 

  如何认识多民族国家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我国学界尽管在传统历代王朝史观基础上形成的话语体系是主流观点,但国外则有学者将这一过程视之为“中华殖民主义”,而国内学界则在何为“中国”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难以形成一致意见。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的提出,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成为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但是从目前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论著看,如何认识和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依然是学界有待解决的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整体视角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历史的有效路径。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mzx/mzx_xkzl/202404/t20240416_5746438.shtml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成功建构了一个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华民族史的研究肇始近代中国,近代以来,陆续出版过一些中华民族史整体叙事的著作。但这些著作有关中华民族整体叙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纯理论的表述,侧重阐述中华民族的概念和范畴,中华民族的人口和结构、中华民族的构成和特征等等;另一种是纯历史表述,侧重阐述中华民族起源、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发展史、海外华人华侨史等等。但这两种叙事模式均有不足,前者忽视中华民族内部多元动态的历史经验和历史阐释;后者尽管接纳了多元民族的历史表述,但却忽视了多元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呈现。一言以蔽之,两者共通的缺陷在于缺乏中华民族整体的历史观。因此,在具体历史表述和理论论述中,历史脉络讲不清,理论逻辑难以自洽。因此,为完整准确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概论》教材通过立意创新、体例创新、内容创新、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已创新建构了一套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mzx/mzx_xkzl/202404/t20240412_5745930.shtml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对传统民族理论的守正创新,实现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它超越传统王朝史和族别关系史,首次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角,展现各民族共同性不断增长、融聚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构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叙事,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体现了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其次,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角,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有助于从历史深处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了较系统、深入的论述,从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开拓性。教材导向明确,论述扎实,内容丰富,学理性强,创新点多,表明新时代中国民族教育和民族理论走出外来知识窠臼,跳出他者思维视野局限,正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民族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因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也是开山之作。它既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奠定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构建中国式民族学的探讨之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的知识生产开辟了道路,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构建的开始,必将有力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教育和理论创新,因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中名副其实的里程碑。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mzx/202405/t20240514_5750948.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