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三个着力点

2024-06-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这是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也是重要路径。作为由各民族构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包含着政治文化高度一体的统一内涵、各要素关系相互嵌入的团结内涵和前途命运繁荣进步的发展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一股“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强大推力。这个推拉力蕴蓄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蕴蓄在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之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要着力解决好各族儿女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信任、信心与动力问题,关键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从而建立起牢固的政治信任、深厚的情感联结、扎实的物质根基,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着力政治认同: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奋斗中,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宏伟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心骨,始终聚焦于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幸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多讲民族地区各族干部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了解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齐心协力做好工作的感人故事;挖掘民族地区党组织推进共同富裕和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因地制宜,以优质生产力发展为牵引,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一体推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既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政治保障,又切实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功能,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韧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具体来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责任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牢固。

  二、着力各民族“三交”: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团结一体的历史趋势。大一统塑造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意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织密中华民族共同体纽带的有效路径,也是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必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纵深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入新时代,各民族“三交”更加广泛深入。据统计,居住在城市和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超过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增长至3000多万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纽带从未中断。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要讲清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讲清楚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举措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讲明白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依靠人民的深刻道理,推动各族人民共情共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在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要创新载体形式,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分众传播和分形讲述,讲好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动实践,促进心灵相通与人心归聚,收获细无声的浸润效果,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三、着力共同发展: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平等之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之路、帮助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彰显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归根到底是要真正实现发展成果为各族人民所共享的人民情怀。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和关键。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是靠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的。中华民族是各民族最大的依托和依靠,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讲清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成就,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百年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创造了震古烁今、举世瞩目的业绩。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工作要求,实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阻碍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穷根”被逐渐斩断。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迎来历史性变迁。一些“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又经历了一次从贫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的拼搏故事,讲出耀眼成绩单背后的连理深情,不断激发中华儿女共创美好生活、共享时代荣光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确保各民族同心同德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24年中央高校项目(项目编号:2024SYB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