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服务网络体系 合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5-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总体要求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深刻阐释和战略部署。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这也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忽视,更重要的是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核心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构建政策社群、府际网络、专业网络、生产者网络等服务网络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难点、堵点,不断优化提升服务保障,以科技赋能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蓄势聚力。

  政策社群树立共有愿景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新型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确保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优化配置。在系统谋划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的过程中,需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卡点难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制度环境。

  由党和政府各级部门组成稳定网络关系的政策社群网络,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主体,在新质生产力实践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实现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政策社群网络的作用,还需要新质生产力这一理念在政策社群网络中形成统一的认识,成为网络成员的共有愿景。

  遵循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律,构建政策服务体系,包括加大财政投入、聚焦精准施策、增强触达效能等措施,以形成全面覆盖、市场主体全面触达、政策质效全面提升的高精尖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保障。

  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支持,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各方面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破除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各种束缚。同时,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持续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

  府际网络提供经验示范

  新质生产力正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协调发展所需要的牵引力量,有利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等。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区域之间,都是府际网络的重要范畴。从全局上来看,就是要将城乡或区域置于府际关系的整体网络中考察,针对各个区域之间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问题,发挥府际网络的参照示范作用。

  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出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畅通流动,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进一步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

  府际网络协同发展,应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策保障和改革授权的基础上,建立评价体系,并在府际网络纵向关系中,明确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实施机制,横向关系中则要建立示范推广机制,及时总结优秀经验做法,有效发挥对全国其他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专业网络提供智力支持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来,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备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新特点。如何突破发展,需要相关专业领域理论研究的智力支持,各领域研究专家组成的专业网络是满足这一需要的主要来源。

  依靠融智政学企多方主体参与,充分发挥智库融汇各方思想、搭建交流平台的作用,更加突出倾听企业界声音,强化智慧碰撞,既为企业答疑解惑,又为部门决策和社科研究提供了实践样本。进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提是注重统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工程技术研发,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先进产业集群向产业链集群转变,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和智库建设,已经从原有高校、专家独立研究,向联合研究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广泛成熟的专业研究网络。新质生产力专业网络的形成,有利于不同领域的专家,互相借鉴各领域专业研究优势,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和开阔研究思路,通过论坛、会议、期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强化网络成员间数据、论题、方法、经验、渠道等方面的互鉴共享,从而整合更多力量为促进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生产者网络倡导自觉自律

  生产者网络主要由各行业的企业组成,是各行业相关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就业优先导向、优化分配制度,还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政策都与生产者网络关系密切。在初次分配中,企业可以通过提质增效拓展就业空间,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劳动收入;在再次分配中,企业可以通过按规纳税在社会保障等再分配环节发挥作用;在三次分配中,企业则可以通过公益慈善事业,为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生产者网络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功用,可以通过优化国家、市场、社会分配格局,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调节力度,加强反垄断与市场监管,完善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等强制性政策手段被动实现。更需要进一步倡导企业自觉自律,主动参与到新质生产力实践中。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先立后破,通过创新跳出原有发展传统,跨界整合探索新发展模式,找到自己的新赛道。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事实上,企业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参与主体,更应该将新质生产力作为自身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虽然行业领域有不同,企业利益有竞争,但是承担推进新质生产力这一社会责任,正在生产者网络中逐渐形成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助力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发展并无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为新质生产力“做大蛋糕”,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树立了高目标;为新质生产力“做好蛋糕”,则有助于企业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等现代化发展方向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分好蛋糕”,则为企业持续发展营造了共享、共赢、融合、互利的良好社会环境。是以,倡导自觉自律的生产者网络,是企业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新质生产力实践的另一重要条件。

  总而言之,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现有生产力的跃升,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通过培育和集聚创新人才,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新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变革;以制度创新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以产业升级更好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不断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