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讨会暨《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2024-06-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6月5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讨会暨《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宋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谭方正,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岩主持开幕及发布仪式。

  宋凌云指出,组织编写出版《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通俗读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最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思政课教学话语叙事转变提供了重要借鉴。该书论述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清新简洁,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存在的深层次思想理论困惑作了深入解答,是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效果,打通价值观育人“最后一公里”的辅助读物。他希望高校思政课战线要学好用好这本书,作为一线教学的重要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读物。

  谭方正指出,要“用力、用心、用情”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一是用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七十年来,始终把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作为办社理念,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紧紧围绕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先后组织出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精品力作。二是用心组织编写《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指导下,高教社主动承担该任务,编写团队按照最高标准,夜以继日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三是要千方百计把书用好,编写本书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希望大家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用好这本书。

  王易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高度重视,对思政课教师寄予厚望。中国人民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始终秉承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方位管大局、全过程抓教学、全链条做示范,在思政金课建设方面打造人大品牌、提供人大方案、贡献人大力量。此次以《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新书发布会为契机,擘画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有益探索。

  编写组首席专家、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磊在主旨报告中对《大学生热点问题面对面》的编写背景、秉承原则、主要内容、基本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直面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实际感受,联系国际国内形势,针对大学生思想上的堵点、困惑点、疑难点展开。在内容上,本书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广泛调查,基于数十所院校、上千名同学和老师提出的200多个“原汁原味”问题中,整理出来30个大问题、70多个小问题,以平等的身份,采取析事明理、实话实说的方式,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在阐述上,本书坚持理论上的彻底性,把问题点透、把道理讲清,力求提纲挈领、举一反三,不仅注重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且注重讲清认识的方法和分析的逻辑。在编写团队上,作者均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和有关研究单位,既有理论功底深厚的知名专家,又有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名师,也有刚脱离学生身份的青年教师。可以说,这是一本来自思政课一线,又服务于思政课一线的书。

  编写组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以“从思政课角度重新发现理论读物的育人功能”为题做主旨报告。他认为,编写理论读物是我们党推进理论武装的传统做法,编写教辅用书、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是推动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方式,以往这两个系统没有完全打通。现在有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作为推进理论武装的理论读物和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辅助读物这两条线正在发生交叉融合。编写《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努力和尝试,可以视为是自觉发挥理论读物育人功能的一个开端。未来,编写组将更加精准聚焦大学思想热点问题,将编写相关系列理论读物作为一项常态化的事业,更好地运用和发挥理论读物的育人功能。

  会上《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一书正式公开发布,谭方正、张磊、刘建军向一线思政课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赠书。

  在发言与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

  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评价《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的编写出版是一个创举,为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供了范例,也是贯彻落实“3·18重要讲话”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重要举措。他建议在今后编写中要进一步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根基。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从针对性、释疑性、创新性、引领性、可行性五个方面出发,对《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一书作出高度评价。他认为,从理论热点面对面到思想热点面对面,不仅是话语表述的转换,而且是理论探索方式的转变。同时他建议,今后要运用大数据等多种方式精准发现问题,找出带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真正思想热点。

  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认为《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是一部搭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桥梁的教科书,他从“知、情、信、意、行”五个角度,肯定了本书在传递真知、熔铸情怀、坚定信仰、锤炼意志、指导践行等方面的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卢黎歌教授认为本书对思政课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它针对不同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转化意义。他认为,本书的问题原汁原味且全面系统,话语体系的可读性强,着眼于对学生的人生指导;同时在编写成员上吸收了大量“青椒”,使得本书能够吸多方之所长。他建议在论述中更加注意辩证思维的运用。

  北京大学宇文利教授用“发现问题、满足需要”八个字概括阅读本书的直观感受,并从“思政课教学中师生认知互动演化的事实与逻辑”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认为要在承认认知互动关系客观存在的事实基础上,深刻把握概念、观念、理念和信念等思政课教学中师生认知互动演化的结构性范畴。

  同济大学徐蓉教授基于青年学生的鲜明特点,对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宝贵建议。她认为,当前大学生成长于具有全新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的时代,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敏锐性都在不断增强,参与课堂的方式发生了质变,要在面向学生思想理论需求的过程当中寻求课程的落脚点和生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冯秀军教授分享了作为编写组主要成员参与编写此书的体会,并围绕未来如何更好推出精品力作提出建议。她认为,要继续找准问题,找到真问题,找到好问题。要注重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的创新,让理论表达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要在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感和互动感。

  南开大学王生升教授认为,思政课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是解释疑惑、传播真理、铸魂育人的重要课程。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这本书发挥了一个非常好的中介作用,它能把课上讲的道理和学生心中提出的困惑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他从问题收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问题的抽象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在师生交流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单文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徐岩波老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一潇结合自身经历,对《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也发表了自身见解。

  发言与研讨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衡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郗戈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在充分调研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直面大学生思想上的堵点、理论上的难点和精神上的焦虑点,进行释疑解惑,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深刻的人文情怀。此次研讨会将《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新书发布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相结合,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各抒所见、贡献智慧,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提出诸多的真知灼见,也为理论读物的编写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宝贵建议。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编写组等专家学者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此次会议。

  主办方/供稿供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