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人工智能

2024-05-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此过程中,一种思考或疑惑如影随形。这就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还有效吗?“机器替代人”的难题以新的形式又一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与之相关,如何看待所谓的“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及其与作为唯物史观核心的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近期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09_5749975.shtml

  今天,随着大模型的不断推出,人工智能通用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人工智能已从专用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机器取代,进入对劳动主体取代的时代。这不仅意味着在人工智能通用化发展的今天,人类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表明,通用化的人工智能必将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格局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进而也会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运行的逻辑。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09_5749976.shtml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出现一种智能化、无人化的新趋势,“机器换人”的生产革命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形成了新的理论挑战:人工智能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并成为价值的源泉。国内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甚多并基本坚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人工智能则被视为人类劳动的产品,所以只能“转移”而非“创造”价值。为此,我们只有从创造“人工智能”的人类劳动出发,来进一步理解人工智能是否成为新的价值源泉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09_5749978.shtml

  伴随着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等无人化生产的普及化,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关于劳动价值论过时了的声音再度流行。大体而言,当前宣告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过时的观点,其主要理由可以归结为伴随无人化生产的普及化,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核心思想被打破了。然而,这一理由既误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缺乏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细致辨析。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09_5749981.shtml

  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劳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劳动创造价值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再到超级人工智能,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都在塑造着劳动的本质和劳动者的角色。这些变化不仅挑战着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解释这些变化和挑战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供了理解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本框架。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5/t20240509_5749980.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