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两个结合”中增强战略自信

2024-06-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也是增强我们战略定力的根本性要求。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增强战略定力,前提是保持战略清醒,基础是坚定战略自信,要义是把握战略主动。只有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增强战略定力,我们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才能夺取更大胜利。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保持战略清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的“强”来自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保持战略清醒,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结合”中贯穿的国情这条红线。走什么路、举什么旗,是决定中国能否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新阶段,而坚持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其一,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这些独特的条件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其二,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也决不是偶然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相融通的。所谓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道路的每一步开拓,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对中华文化的实践探索。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开辟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引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现在,我们还会听到一些声音,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都是想拉回老路,想引到邪路。这些声音都是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深刻,没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都是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斗争的错误思想。总之,“两个结合”无论是其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国情,保持战略清醒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具体实际即人民最需要什么、中国社会最适合什么,而不是一味照搬西方模式。我们只要认准了、认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牢牢把握中国国情这条红线,不惧风险,不怕迷惑,就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保持战略清醒,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一方面,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还在不断发展并且不断变化,随着事业越发展、改革越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事情就会越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保持战略清醒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成为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坚定战略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我们党带领人民利用这个法宝,历尽千辛万苦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成就,这份成就使我们在继续开辟和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坚定战略自信,增强战略定力。这种自信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彰显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志气、骨气、底气。

  坚持“两个结合”引领理论创新,以真理力量增强战略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思想的光芒照亮前程。在积极回应“中国之问”和着眼解决“世界之惑”的历史进程之中,“两个结合”的真理力量一直不断展现。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就来自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用真理力量指导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我们要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不断增强战略自信、增强斗争底气、凝聚奋斗力量,不断创造新时代更伟大的成就,以踔厉奋发之姿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持“两个结合”引领伟大实践,以实践伟力增强战略自信。自信源自于成功实践,在坚持“两个结合”中,百年实践推动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让自信自立成为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奇迹的重要精神标识。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不断开辟救国、立国、兴国、强国的正确道路。这一道路的形成也并非朝夕之举,而是经过了百余年的艰难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创立并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并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个过程当中,“两个结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以其真理伟力引领伟大实践,为党和人民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和自信源泉。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把握战略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坚持推进“两个结合”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提供了思想密钥,是新时代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才能赢得更多的主动权,把握战略主动方能增强斗争的战略定力。

  把握战略主动,以“两个结合”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守好这个魂脉和根脉就是我们在新时代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法宝。其一,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能够增强我们在“两个大局”中应对巨大挑战的战略定力。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其二,锚定“第二个结合”标注的“三个新高度”。“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丰盈的历史滋养,有力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为我们党在拓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空间里赢得更多思想和文化的主动。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第二个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夯实历史文化根基。

  把握战略主动,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当前,我国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期,发展面临新任务、新阶段、新要求、新环境,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需要抓住战略重点,把握战略主动。把握战略主动的关键就在于对“两个结合”的坚持。一方面,要贯彻执行党的战略策略的实践要求。学习领悟党的战略策略,最根本的是要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两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化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引领中国在新时代新征程大踏步前进。另一方面,我们不仅要有正确的战略策略,还要有坚定斗志,有智慧、有方法。“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的正确方法,更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提高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在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要保持战略清醒、坚定战略自信、锚定战略目标、把握战略主动,鼓足干劲、奋勇争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我们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才能谱写更加绚丽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余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