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4-05-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思政课作为教育事业的政治性、战略性、基础性建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生命线,在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具有重要地位。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历史与实践证明,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特色和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对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要经验;处理好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系列重要关系,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路径。

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特色和优势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政课。中国共产党依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先进性政党的思想引领功能和组织效能落实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思政课建设实践的全过程,成就了思政课建设的最大优势,也形成了基于自己国情的最大特色。

  一是在教育方向上,思政课建设更加注重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服务型政党,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教育的理念,发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特别是思想教育需求。同时,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准确把握和服务于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使命型政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思政课建设必须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思政课建设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是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学习型创新型政党,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人本身。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建设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为先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在教育培养目标上,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精神面貌奋发昂扬。另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品格高、能力强,具备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思政课建设更加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思政课建设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性的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奋斗者;重视从实际出发,直面生活中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思想交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重视思政课建设的整体环境,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政治生态。

对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要经验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既体现党领导教育工作的目的性质,也体现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丰富和发展了党领导教育工作的经验。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理论武装要守正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坚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保持家国情怀,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自觉弘扬主旋律,有堂堂正正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锻造出丰富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是思政课建设落实“四个服务”任务的力量基点。

  五是坚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路径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路径。紧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党的旗帜在教育战线的每一块阵地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通过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不断夯实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思想政治基础。

  一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化理性为德性。高尚德性不是凭空产生的,源自于彻底的理论性。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二是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用知识涵养正气。没有完全抽象的理念理想,人的立场观点只是整体知识体系的集中体现,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三是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以问题为导向,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真理不辩不明,真金不怕火炼。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四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知行合一。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五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六是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自信自立。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自我确立、自我超越。

  七是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保持诚敬之心。既要教育学生以老老实实的态度虚心接受知识,又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八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树立系统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独立的存在,与各种教育内容乃至整体教育工作密不可分。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副书记、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审核:尹书博

  编辑:毕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