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

2024-06-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超)6月1日,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明十三陵博物馆主办的“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正在武汉博物馆开展。


“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定陵,中国明代十三陵之一,是明神宗朱翊钧及其皇后的陵墓。是中国迄今唯一考古发掘的明代帝陵。定陵出土文物种类多样,制作精美,装饰华丽,反映了明代皇室日常生活和丧葬礼制,代表了明代中后期最高工艺水平。这些文物为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览现场展出的“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本次展览遴选明定陵出土文物、水下考古发现和武博馆藏各类珍贵文物共百余件,展览通过“繁华人间,宫廷遗风”“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物里乾坤,再现韶华”“百花齐放,中外宴安”四部分,展现明代万历年间宫廷技艺、皇家气度、社会百态及对外交流,让观众深入领略大明风华。

展览现场展出的“六龙三凤冠”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本次展览可一睹“六龙三凤冠”的风采。“六龙三凤冠”属于孝端皇后,原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出土时珠翠散乱,考古工作者根据原物进行了复制。冠上6条龙均由金丝编织而成,3只凤以点翠工艺制成。龙、凤口衔珠宝,在珍珠宝石缀编的牡丹花、如意云和花树之间穿行。整个凤冠共镶嵌宝石100余块、珍珠5000余颗,尽显富丽华贵。展出的文物中,近百件金银器具最为突出,从饮食宴乐到起居洗漱,再到服装首饰。其中玉雕花蝶嵌珠宝金簪、玉雕仙翁人物嵌宝石金簪、嵌宝石花果盆景金簪、嵌红宝石金龟子金簪等是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属于皇后所用之金饰。


各地观众在现场观赏文物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 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 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惟日与月”展不仅表现明代皇室生活和礼仪,还展示了明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的盛况。来自中国民族博物馆的畲族郑和木雕、状元及第铭文铜镜、壮族铜鼓、青花瓷药瓶等文物,反映了明代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景象。 

展览现场展出武汉博物馆藏“万历卅一年”款铜罗盘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惟日与月——明万历文物专题展” 展览现场  本网记者 李超/摄


“六龙三凤冠” 尽显富丽华贵  本网记者 李超/摄

  明代航海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近年发现的“南澳一号”等明代沉船载有大量珍贵文物,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贸易交流的重要物证。武汉博物馆藏“万历卅一年”款铜罗盘制作精良,从侧面反映出明代航海技术的发展。盘面中心内凹,内刻指针分别指向正南和正北。从中心向外以弦纹并格纹分为三区:外圈一区为后天八卦图;二区采用24方位布局,分别以十天干中的八干和十二地支以及八卦中的四维来表示,天干、地支与四维均衡排列,24方位罗盘可以指示48个方向;三区为五行,并有二十四卦。盘背中心圆形钮,钮左右两侧铭文“万历卅一年”“八月廿六日造”,下方铭文“临江”。

  展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明代文物,展示明代皇室的仪制与日常生活,感受晚明的艺术审美和价值取向,洞悉大时代背景下的民族融合与中外互动,引领观众深入领略万历年代的大明风华。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齐泽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