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将牢牢把握教育的三个属性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2024-06-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为深入实施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已具备,并随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不同时期呈现出时代特色和历史特点。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是由我国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围绕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一时期教育的政治属性主要体现在唤醒劳苦大众阶级解放意识,动员、教育和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唤醒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意识,最大限度凝聚民族复兴力量等方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一时期教育的政治属性主要体现在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并为之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一时期教育的政治属性主要体现在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来抵御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期教育的政治属性主要体现在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是由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战略不是对短期结果的追求。《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原本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每一个时期都确立了与当时国情相适应的教育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毛泽东同志开创了井冈山等多个革命根据地后,陆续废除了国民党统治区那一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创办干部学校,培养革命干部;广泛地开展群众业余教育、扫盲教育,对群众进行政治宣传教育和文化补习教育,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普遍地兴办小学,使儿童受到了革命教育。这一时期教育的战略属性主要体现在构建形成了一个新型教育体系雏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党的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围绕怎样培养接班人和劳动者、怎样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等问题,亲自参与并主导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这一时期教育的战略属性主要体现在确立新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等问题,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著名论断。这一时期教育的战略属性主要体现在把实现现代化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积极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确保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顺利实施。江泽民同志根据中国改革和建设的需要,于1995年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这一时期教育的战略属性主要体现在通过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胡锦涛同志围绕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等问题,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时期教育的战略属性主要体现在引进和培育一大批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统筹推进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各项事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论断,系统回答和阐释了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并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这一时期教育的战略属性主要体现在进一步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
  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是由我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中,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对苏维埃文化教育方针的强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毛泽东同志认为:“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这一时期教育的民生属性主要体现在尊重和坚信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党的教育要凝聚人心,要团结改造一大批有志青年和革命知识分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对教育进行重大部署,实行学校向工农开门,大规模推进工农扫盲;将干部教育纳入正规化教育制度;建立留学制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将教育事业正式纳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等举措。这一时期教育的民生属性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以促进人民发展为宗旨的新学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恢复高考制度,建立学位制度。他郑重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认为,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一时期教育的民生属性主要体现在全面整顿并恢复学校教育秩序,在全社会范围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设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希望工程”等,立足人民的长远和根本需求发展教育。江泽民同志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之一,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这一时期教育的民生属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普惠性,让适龄儿童广泛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扭转教育整体落后水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办教育的宗旨。这一时期教育的民生属性主要体现在牢固树立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确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之一。这一时期教育的民生属性主要体现在努力提升教育水平、适应人民对教育需求的时代性变化,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让人民做教育发展的“阅卷人”。
  总之,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面对当前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更应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保持教育工作的战略定力,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