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华南地区高校学科高质量建设发展论坛在肇庆举行

2024-06-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6月13日,2024华南地区高校学科高质量建设发展论坛在广东肇庆举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汤贞敏研究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教授,肇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吴业春教授,中国知网副总经理张义民,以及来自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的学科规划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主管学科规划建设的校领导及发展规划处、科研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教师,教育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参加论坛。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高校科学建设

  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高校学科高质量建设发展”为主题,围绕高校学科布局与新质生产力规划发展、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与高校学科体系建设改革、学科建设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与分类评价改革、数智赋能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与治理等相关议题展开研讨交流。论坛各环节分别由卢晓中、中国知网南部区总经理程晓花、大湾区大学(筹)副校长戴长亮、肇庆学院副校长肖起清教授主持。

  论坛开幕式上,汤贞敏在致辞中认为,学科发展和演进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与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切实思考、研究和解决学科高质量建设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和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加强学科规划布局,与国家及区域新质生产力规划发展相呼应,构建完善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学科体系、专业体系,全面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用实际行动回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

  吴业春指出,抓好学科建设不仅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根基,也是增强高等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在学科建设方面,肇庆学院坚持分类建设、精准施策,加快布局“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艺术”建设,同时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及省市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内涵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重点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凝练,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构建全面、系统、协同的学科高质量建设发展体系任重道远。 

  张义民表示,中国知网始终密切关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度重视高校学科建设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与广大高校用户开展了丰富多样、卓有成效的合作。近年来,为了更好服务学科高质量建设发展,中国知网积极把握“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两大发展机遇,主动探索开发基于知识增强的大模型产品和服务,在2023年8月与华为共建共创,推出中华知识大模型,并在同月正式发布基于“大模型+AIGC”大数据知识管理系列产品,打造“数据+知识+AI”新基座,逐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布局,开展应用示范研究,全面赋能高质量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 

  高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论坛邀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作“大学的成熟与学科建设”报告,中山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李达亮作“坚持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报告,肇庆学院副校长胡文涛教授作“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必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国知网教育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强浩作“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学科建设信息化”报告,华侨大学校长助理曾志兴教授作“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叔文教授作“深耕学科育人沃土,厚植人才临床素养”报告,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教授作“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报告,中国知网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周永作“华知大模型赋能教育场景应用”报告。 

  论坛现场还举办肇庆学院与中国知网合作共建的学科、科研与绩效管理平台发布仪式。该平台的建成将实现肇庆学院学科数据的集中管理、科研过程的数字化跟踪和绩效评价的科学化,为学科规划、建设、管理、布局调整、绩效考核、资源分配等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在校长主题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吴业春、韶关学院副校长郭会时教授、三明学院副校长吴龙教授、广东科技学院校长梁瑞雄教授、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执行校长张光宇教授、中国知网副总经理张义民围绕高校学科建设与新质生产力规划发展、数智赋能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与治理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论坛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肇庆学院主办,中国知网承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