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协同推进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思想和智力支撑

2022-05-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研究制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它作为第一部国家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其制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一个高质量可落地的规划,是指导我国“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任何一项规划的制定,首先必须明确规划期该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规划期该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同时还要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和路径,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指导思想正确,目标才能科学精准;措施扎实得力,多方协同推进,目标才能实现。

  《规划》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统筹协调;着眼“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主题,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以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支撑,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平台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学科布局优、学术根基牢、科研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国际影响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思想和智力支持。

  在此指导思想下,《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持续深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本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形成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植根中国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术原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优势领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学派;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持续提升,在各学科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和有潜力的后备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形成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科研规划、考核评价、绩效管理、经费投入、学术诚信等制度体系。

  在这一总体目标下,《规划》还对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即: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要按照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要求,促进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要优化学科设置和布局、巩固学科发展基础、提升学科发展质量、加快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要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原创性、本土化和竞争力,发展中国理论,繁荣中国学术;要创新学术理论体系、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和学术评价考核体系。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要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完善话语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围绕上述“三大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划》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此外,《规划》还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等做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在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目标实施方面,《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方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体系,健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涵式发展,引导学术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等。

  总之,这是一个指导思想明确、导向正确、目标宏大、措施得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规划。随着这一规划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必将会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原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张文齐)

扫码在手机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