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宏观经济学者论坛召开

2024-05-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5月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宏观经济学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20多所全国知名大学近50位专家出席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主持开幕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第五届宏观经济学者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希望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商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并为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黄群慧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研究应围绕如何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深入全面的探讨。要深入研究如何构建中国宏观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围绕新质生产力这条主线深入展开,这是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宏观经济学者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课题。
  在主旨演讲环节,黄群慧以《以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题,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具体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泉红以《传统制造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认识偏差、可行路径和对策举措》为题,从传统产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围绕破除对传统制造业的认识偏差、传统制造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相关对策举措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需要:新质生产力+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为题,指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好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使新质生产力与其良性互动,通过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寻找短期和长期的最优政策搭配组合。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齐鹰飞以《全球产业链依存度:度量与事实》为题,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一角度入手,构建了全球产业链依存度指标,测度中国经济对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外部冲击的敏感度,并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刻画了全球产业链依存度的特征事实。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聂军以《模糊规避偏好下的生产与库存动态分析》为题,展示了如何在经典的库存管理模型中考虑企业的模糊规避(ambiguity aversion)偏好,从而建立具有模型不确定性的动态库存管理模型,并通过量化分析模型的运行机制,表明该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宏观数据的原理。戚聿东以《人工智能:从技术奇点到经济奇点》为题,指出当前是人工智能主导的数字技术成果集中爆发期,我国要利用好超大规模“数字人口”、海量数据、丰富应用场景等市场优势和国家创新体系等治理体系优势,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立自立自强的创新体系,迎来“经济奇点”。
  平行论坛分为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劳动、宏观政策与微观决策、国际贸易与开放宏观、数字经济与发展等7个主题同时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各自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本届论坛为宏观经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们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推动了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一系列成果的涌现将进一步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