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

——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2024成功举办

2024-05-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正迈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日,由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紫荆杂志社协办的“香港中国学术紫荆论坛2024:迈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在中国香港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聚焦新形势下中国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香港独特优势,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出席论坛并发表“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中国经济”的开幕演讲。
  王昌林指出,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工业增长速度较快,投资持续恢复向好,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高端化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化工、健康产业、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活力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种趋势性、格局性变化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了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他强调,要充分发挥香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打造教育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香港与内地联系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围绕新形势下中国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等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和东盟事务代表神谷,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
  刘世锦表示:“最近,中国流行一个词——‘卷’。其实只有中国才‘卷’得起来。‘卷’起来,才会有技术突破和高质量发展。市场经济就是鼓励竞争,只有通过众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整体实力才得以提升。正是因为国内‘卷’,在国内的高水平竞争中过关的企业,在国际上的表现通常不会差。”
  王一鸣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从“跟随型”创新转向“引领型”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要实现从概念设计、技术研发到中试再到产品的“全链条”创新。同时,要抓住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刘遵义表示,未来应进一步增加在人力资本、研发资本等方面的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在医疗、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公共物品供应,并保持在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开放政策,推动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何德旭指出,数字金融拓宽了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融资渠道,有助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数字金融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支撑,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效率,统筹推进数字金融发展与安全,加快建设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和基本制度,构建宽松、有序、良好的数字金融外部发展环境。
  李雪松表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新一轮科技革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机遇,雄厚的产业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大规模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需求牵引,要素综合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李向阳表示,国际航运中心是香港的传统优势。同时,香港拥有大量国际化的法律、财会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规则与国际接轨,因此,香港可以通过建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仲裁机制等,提升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
  神谷介绍了东南亚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业政策,并肯定了中国近年来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打造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绿色转型等方面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
  来自内地、香港及海外的近百名学政社商各界人士出席此次论坛,围绕论坛深入研讨交流。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平做了总结发言。
  (倪鹏飞、夏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