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的新议题

2024-05-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中央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一再强调高水平安全。说到安全,往往会想到宏观的国家安全、军事安全等,或者是微观的工程安全、生产安全等,其实,中观的城市安全、产业安全也同样重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成为安全的新场景,城市安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城市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谈到高质量发展,常常会从生产、生活、生态考量,对应起来看,谈高水平安全,也有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问题。我们应大力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逐步形成新的城市安全系统工程模式。

  一、先从安全系统工程说起

  安全系统工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安全系统工程,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工程系统的安全和经济系统安全,尤其是经济系统中的生产安全。具体地说,狭义的安全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结合工程学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来研究生产安全管理和工程的新学科。安全系统工程追求的是整个系统的安全或系统运行全过程的安全。它的核心是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系统风险评价和系统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广义的安全系统工程,则扩展到社会系统范畴,涵盖社会的各个安全领域,诸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物质文明)、环境安全(生态文明)、文化安全(精神文明)等等。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社会安全体制,切实保障人类社会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文化系统等的安全运行,是人类社会系统所面临的重大整体性议题,是任何国家或地区政府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艰巨的历史使命。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来看,广义的安全系统工程是基于安全与发展双层目标架构的社会系统观,以系统科学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复杂系统探索成果为框架,构建涵盖人类所有重要安全领域的综合集成的安全理论体系和安全实践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问题,在于对社会系统中各种各样导致安全问题的利益冲突和灾害事故,有效建立预防、避免、处理的科学机制,以高度系统化的安全措施应对带来安全问题的系统化的因素。

  二、城市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场景

  安全系统工程始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的军事工业,当时主要关注军事装备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研究。后来发展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安全管理开始引用系统工程方法。从60年代中期开始,引用了系统工程计划的方法,对系统开发的各阶段进行安全评价。70年代以后,安全管理和工程广泛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形成了安全系统工程学科。其主要应用的领域包括军工、航天航空、铁路及公路交通、化工石油等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上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安全系统标准。

  城市是社会系统的主战场,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复杂巨系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城市面积快速扩张,资源要素高密度聚集,给城市运行安全带来不小挑战。有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城市公共安全随之进入一个高风险阶段。随着城市化节奏加快,城市运行安全是每一位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大课题。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首先需要知晓风险,之后才能做好风险防控。上海作为国内发达城市,积累了很多城市安全运行的宝贵经验。比如2021—2022年,上海共发布15部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夯实了管理基础,细化了城市风险防控举措。总之,城市安全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刻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切实把安全发展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

  三、努力形成城市安全系统工程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讨论,城市安全被提到历史日程上。尤其是,重新启用了生命线安全工程概念,提出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新标准。城市燃气、热力、电力、供水、排水、通信、桥梁、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电梯等,担负着城市的能源输送、排涝减灾、信息传递等重要任务,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这些基础设施生命线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不可否认,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实现了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高。

  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只是城市更新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态文明的推进,城市生态安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城市政治安全、城市经济安全、城市文化安全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城市运行安全与风险管理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重要挑战。

  城市管理专业或城市治理学科应该重视城市安全系统工程知识的传播和方向的研究。各个城市应该根据各地发展和安全实际,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既需要整体考量,也需要精准施策。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不仅在于党政机关,更在于每一个市民。只有广泛发动群众,才能更好地应对、防范、化解城市中的各类风险。人民是城市的主体,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城市运行安全责任人。只有人人承担安全责任,才能人人享有安全成果。

  【本文是2023年度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文专项)(项目编号:B23020703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城市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