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霍尔果斯召开 发布两份重磅智库报告

2024-06-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6月11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中亚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在新疆霍尔果斯市举行。会议由伊犁州人民政府、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南京大学、伊犁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国内外68家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继前两届霍尔果斯论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联合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发布两份报告并获得重要批示之后,此次,人大重阳再次撰写《改革全球债务重组框架,完善“一带一路”债务长效机制》《“一带一路”未来十年:评估与展望》两份重磅研究报告,并联合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获得在场人士的一致好评。

  论坛之外,人大重阳一行4人还用了5天时间深度调研了伊宁、霍尔果斯两地尤其是中哈边境经济合作的情况,这是继2018年中尼边境的西藏阿里地区行、2019年中塔边境的新疆克州行、2020年中印边境的西藏行、2021年中越边境的广西东兴行、2022年中俄边境的黑龙江漠河-黑河行、2023年中老边境的西双版纳行之后人大重阳调研团的第7次中国边境行。

  在研讨会开幕式环节,伊犁州党委常委、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霍尔果斯市委书记冯卓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进一步深化与中亚国家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推动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伊犁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庆华表示,会议研究成果为把伊犁建设成为亚欧黄金通道枢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和深厚理论支撑。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秘书长朱志远表示,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士为“一带一路”及共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邹亚军表示,本次研讨交流会为深化我国与欧亚区域多领域、多层次的务实合作、共同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伊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认为,伊犁地处中国向西开放的最前沿,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伊犁师范大学将积极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共建工作。伊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合比亚提·斯德合主持该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报告开幕式的发布环节,人大重阳副研究员徐天启、研究员李珊珊分别就作为撰稿人就《“一带一路”未来十年:评估与展望》、《改革全球债务重组框架,完善“一带一路”债务长效机制》两份报告作了发布。

  王文认为,2024是共建“一带一路”金色十年元年,中国各界人士过去对“一带一路”已经付出巨大努力,但对“一带一路”未来还缺乏足够的想象力,需更加大胆地继续想象“一带一路”未来对中国对世界可能的改变和影响,更加务实谨慎地评估相关合作的效用与可行性。

  《“一带一路”未来十年:评估与展望》回顾了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的改变与影响,展望了“一带一路”未来金色十年及更长久的光明前景。回顾过往,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个既有世界战略意义、又有清晰操作路径的全球合作构想;对世界而言,“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发展代名词,不仅有效提升共建国家当地经济,还倒逼发达国家反思调整对“全球南方”战略,促使其加大对世界欠发达地区投入。展望未来,报告认为,尽管“一带一路”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长远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十年,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在共建国家再投超1万亿美元,聚焦“全球南方”国家发展与民生改善,让世界多数国家人民因“一带一路”受益,与世界各国一起走向人类社会更灿烂美好的未来。

  《改革全球债务重组框架,完善“一带一路”债务长效机制》指出,对“一带一路”主权债务风险应有客观认识,依然有近半的低收入国家偿债风险较低,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偿债风险不大,而“一带一路”主权借款约80%投向中等收入国家,因此存量贷款风险可控。2020年以来,“一带一路”投资领域更加绿色、科技,更加多元化、市场化,2023年投资规模恢复增长,未来资金融通机遇远大于风险。传统主权债务重组框架存在的问题是存量债务风险形成和过去两三年重组拖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亟需改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债权国,中国应与发达债权国和其他发展中债权国共同协商,深入践行多边主义,互鉴互补,以中国经验智慧引领全球主权债务重组改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共建“一带一路”的实际情况优化调整,完善主权债务长效机制。为此,报告提出七条改革建议。

  随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土库曼斯坦Maslahat贸易公司法务部部长谢尔达尔·阿曼诺夫,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江苏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会长胡晓红,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马永,新疆大学天山学者、“天池”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傅守祥,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吴喜,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副院长徐浩,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师博分别作主旨发言。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河海大学总法律顾问邢鸿飞主持此环节。

  分会场上,20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中国-中亚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研究,新疆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研究和中国-中亚国际教育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3个专题开展研讨,27人作重点发言,100余人作交流发言,议题涉及法律、经济、教育、国际关系等众多重要领域,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展开了高水平的对话、交流、研讨。

  今年是人大重阳连续第三次受邀出席“一带一路”霍尔果斯论坛,双方曾共同发布《重燃“一带一路”研究,再塑全球思想价值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思想溯源与实践发展》智库报告。这四份报告是人大重阳援助新疆建设的重要成果,不仅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加强了地区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据悉,人大重阳自2013年底就投入“一带一路”研究,与美国、俄罗斯、伊朗等10余国智库合作举办相关主题对话,赴百余国宣讲“一带一路”并实地调研,促进中国与当地合作。目前,人大重阳连续为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撰写出版《“一带一路”十年答卷》丛书(8本9大语种)等,撰写出版《“一带一路”大百科》等相关图书40多部,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多次获“中国好书奖”“政府出版奖”等重大奖项,撰写各类报告及内参百余份,在各类报纸期刊发表相关文章400多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