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2024-06-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党的领导为保证,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为取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唯一正确道路。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力确证,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经济发展之路。中国经济发展之路来源于时代要求、国情体察、经验总结、规律把握和理论升华,是党领导亿万人民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辟的一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发展之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条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牵引,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依托,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发展之路。其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了经济发展之路的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开放,明确了经济发展之路的时代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了经济发展之路的坚实根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明确了经济发展之路的内在动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经济发展之路的可靠依托;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了经济发展之路的目标追求。因此,中国经济发展之路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鲜明特色的准确把握;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未来发展的深谋远虑。

  政治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又借鉴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是以党的领导为保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以依法治国为方略,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政治制度完善为取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的发展之路。其实践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立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际,传承中华政治文明创造智慧,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

  文化发展之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不断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巩固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是拓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所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取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的发展之路。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的本质属性;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的深厚底蕴;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取向,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的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的不竭动能;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的光明前景。

  社会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是以社会综合治理为基础,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以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依托,以和谐稳定为取向,以人民幸福美满为目标的发展之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确立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的理念,不断加大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力度,自觉顺应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热切期待,切实解决文化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住房安居、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注重运用民主、法治、协商的办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基础;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统筹先富群体和未富群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

  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作为自然生态系统文明化和社会文明系统生态化,是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资源利用规律、生态环境保护规律为前提,以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为宗旨,以建立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内涵,以自然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和人类再生产良性循环为取向的一种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先导,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国策,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根本,以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支撑,以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保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发展之路。其要旨是按照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要求,构建先进的生态文化、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适度的生态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丽的文明社会,促进一方经济、一方人口、一方水土协调发展,使人们世世代代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具体路径植根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切合中国实际,独具中国特色,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全面概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艰辛探索的重要成果和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是创造人民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作者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