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能

2024-06-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更有力有效用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可以从完善治理、化解矛盾、共享发展、应对挑战、大国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之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根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套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政治成果,本身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之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模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数字赋能。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做好预案、精准管控、快速反应,积极探索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新路。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集中解决影响人民幸福生活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八次召开座谈会,亲自擘划新征程上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动力源”,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共同构成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区域战略体系。要以城市群为依托,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长带,以现代化都市圈为中心,培育网格状城市群空间结构。乡村振兴不能孤立农村单独发展,要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依据县城实际和资源禀赋,发展具有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使更多公共资源“下县”“下乡”。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是有机统一的,各城市群、各流域、各板块既要加强相互间联动融合,又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联通对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彼此成就”。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至上的发展逻辑,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现实条件。要坚持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圆梦。要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提高教育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服务力、适配力,将大规模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大军转化为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要持续巩固教育“双减”成果,切实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显著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巩固增强“新三样”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培育发展以绿色化为重要导向的新质生产力,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让美丽中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底色。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经济安全为基础,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严守意识形态阵地,持续防范境外极端思潮渗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保交房,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新变化,盘活闲置房产,健全长租房市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研究一揽子化债方案,保持地方政府既有效化债又稳住经济大盘。更多使用市场机制手段在良性发展中稳步降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改善其资产负债表,依托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轮政治巡视推动中管金融机构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建设金融强国。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夯实党领导下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毫不动摇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赓续和平外交优良传统,以大国担当和作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推动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坚决抵制“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产能过剩论”等虚假叙事。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反对外部干涉和文明冲突论,以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和文明交流互鉴态度为国内发展大局营造良好外部条件。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革命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就深刻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过去党和人民所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正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伟大社会革命的现实注脚。要结合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能力、提高工作本领、力戒形式主义、涵养新风正气。

  (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