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繁荣消费市场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2024-05-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可见,消费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全面论述了社会再生产活动中的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将各环节之间存在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做了深刻分析。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只有被最终消费,才能使得生产活动具有经济价值和意义。同时,消费作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最终环节,又在为生产的下一轮扩张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作用。因此,只有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才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确保经济高质量高效率运行。
  我国14亿多人口的消费规模庞大,社会消费潜力巨大,消费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82%。国务院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包括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方案的出台将对激发消费潜力提供重大政策支持。商务部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在办好系列活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从最新数据来看,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超过1668亿元,同比增长12.7%;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汽车、家电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和7.9%,假日消费经济“热辣滚烫”。
  为了更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一方面,需要在需求端下功夫,切实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使人们不仅有能力实现生活中的“刚需”消费,更要有能力去追求“品质”消费;另一方面,需要在供给端做好文章,要发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消费升级的引领功能,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深入挖掘各类消费市场潜力,以高质量消费供给牵引消费需求。
  千方百计促进收入增长,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一是激发企业内生增长动力以带动居民增收。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将生产经营尽快恢复到增长轨道,是实现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之举。特别是对中小微等民营企业的持续帮扶尤为重要,因为民营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当前应全力推动各项惠企政策持续落地释放效能,并出台更多有利于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营造和建设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营条件,释放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带动农村居民增收。2023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超过66%,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通过农民进城务工形式加速实现农村劳动人口“市民化”,不断提升劳动收入,保障各项福利,改善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乡村文旅等产业发展,培育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三是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更多面向百姓、特别是面向农村居民的金融投资和理财产品,适度降低高收益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增强金融对支撑普通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的普惠性。
  多措并举提升供给能力,持续推动消费提质扩容。一是依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区域消费升级。2021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培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列,成为带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等城市群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发挥其国际化优势,提升全球优质消费资源聚集力,加快建设国际化商业综合体,着力发展包括市内免税店在内的免税经济,积极举办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影节、时装周等活动,通过承办各类国际性展会来扩大会展消费规模,同时,也要加快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使消费者更放心安心舒心消费。二是促进城市消费更具人气、更富活力。注重培育消费新业态,发展数字消费,倡导低碳绿色消费,完善定制消费,引导个性消费,让城市消费业态更加多样化,特别是要迎合Z世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加快发展电竞消费、VR体验消费、古着消费等,让城市消费更加丰富多彩。在街道、社区、小广场举办形式活泼、百姓乐见的小型购物市集、展促销活动来吸引人流,拉动传统消费,使城市消费充满烟火气。三是以商业活动激发消费热情。近年来,各地方为了刺激消费,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消费季、消费节活动,对这些商业活动的促消费成效要及时展开评估,使商业活动可以准确反映消费新风向新潮流,更具引导消费升级和扩张消费规模的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大众消费热情。
  全方位挖掘潜力领域,全面释放消费潜能。一是深挖服务消费潜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服务消费需求的扩大将是消费升级的一大趋势;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逐年上升,服务消费规模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一季度,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6个百分点。因此,需要重视服务消费市场建设和市场主体培育,制定与之相关的各类生活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促进服务消费市场蓬勃发展。二是深挖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准确把握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特征,加大农村新型消费补贴力度,鼓励有条件的村镇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升级类家电家具给予适当补贴,促进农村家庭换新消费;建设数字化农村商贸设施,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为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畅通渠道;加强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大宗消费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文旅市场开发力度。将消费新场景建设与城市更新、产业创新相结合,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别具风格、独树一帜的网红打卡地,吸引全国游客观光打卡。全面释放文旅市场的资源力创新力,让优质文旅带客流,让客流带消费流;善于发挥文旅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在设计精品路线、精品点位、精品文创产品等方面齐发力;善用各类文字、视频平台为地方文旅造声势,提升城市“显示度”,彰显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
  【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京津冀产业与消费‘双升级’机制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TJYJ23-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