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精神共富

2024-05-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人民精神共富是共同富裕奋斗征程上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数字文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转化、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手段,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数字文旅发展新格局,以现代科技提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质效水平,为推进精神共富提供重要支撑。
  数字文旅产业是推进精神共富的重要动能
  文化旅游产业是“富民产业”“幸福产业”。数字科技在文旅产业的应用,激发了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加快了文旅产业管理和服务提质增效,成为推进人民精神共富的重要动能。
  首先,数字文旅产业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精神供给,成为解决精神生活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新途径。近年来,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迅速发展,云展览、云旅游等数字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新业态发展活跃。数字科技为传统文化资源插上翅膀,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覆盖力,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成为促进精神共富的有效途径。例如,天津博物馆联合津云推出的新媒体产品“VR天博”,使得文物在云端“活起来”,极大拓宽了文化传播的覆盖空间。
  其次,数字文旅产业生动了共同富裕的精神体验,成为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有效模式。随着文旅消费升级,消费者的需求由“空间场景”延伸为“时空场景”,带动文旅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数字科技应用于各类文化资源,打造出的交互式、沉浸式的文旅产品,正不断更新和丰富消费者的体验内容、体验方式。基于唐朝历史文化的元宇宙项目《大唐·开元》借助数字化技术让中国传统建筑在数字空间复原和呈现,使游客产生强烈的自我代入感和沉浸感,从而获得高品质的心理体验。
  最后,数字技术提高了文旅数字化治理水平,成为精神共富的重要保障。旅游行业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化、服务智能化、监管数字化进程,优化了旅游全过程管理流程,提升了旅游数字治理能力,是推进文旅产业行稳致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旅游公共卫生、公共安全领域的数字化管理,成为保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智慧旅游APP的上线,致力于满足游客游前、游中、游后的功能需要,极大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效能。
  推进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赋能精神共富
  推进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锻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硬核能力、助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应从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加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创新数字文旅传播营销方式等方面,深入挖掘、盘活用好文旅资源,释放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推进新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强化智慧景区建设”,为发展数字文旅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围绕5G+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应用和产业生态构建等领域,全面升级景区智慧文旅系统,鼓励景区、酒店等重点涉旅企业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改造项目,夯实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其次,大力推进“一机游平台”建设,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各项信息和服务在线化和数字化展示,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持续完善文旅大数据平台,探索与交通、体育、商业等部门构建透明化、集成化的数据共享机制,增强部门间的数据流通与横向联动。
  全面加大数字文旅产品供给。“文化为魂”“内容为王”是数字文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数字科技多维度探索、多元化呈现独特地方文化基因,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旅新空间、新场景,有利于更好地赓续城市文脉,提高城市文化吸引力。首先,多元、立体、深度挖掘独特文化基因,从文学、影视、戏曲等维度打造超级文化IP,探索构建以独特IP为核心的数字文化生产体系,做好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创新性发展大文章。积极布局“数字艺术品”新赛道,鼓励文博单位、专业机构等加大合作研发力度,构建“数字艺术品”联合研发平台,推进数实结合数字文旅新业态发展。其次,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云上拓展,推进“云上图书馆”“云上博物馆”等数字化公共文化平台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覆盖城乡、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支持演艺剧场升级改造,强化演艺场景中的数字技术运用,推动“云上演艺”制播平台搭建和内容产品创作,鼓励研发科技赋能的新型演艺产品。
  强化数字文旅市场主体建设。当前,文旅消费升级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体验化等新特征,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把握文旅消费的新趋势新需求、推进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加强对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制定企业梯度培育行动计划,为高成长性的数字文旅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和技术等支持,有序推进传统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其次,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和市场需求调研,提高产品供给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设计和研发高附加值新兴项目,避免盲目投入和同质化建设。最后,优化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数字文旅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新型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以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对待数字文旅产业涌现出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创新数字文旅传播营销方式。推进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既要通过丰富的文旅产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创新数字文旅传播方式,着力加强文化的传播和叙事能力。首先,充分结合人文、历史、地域等特点,设计推出虚拟“数字人”,赋予其虚拟形象代言人地位、文旅职能导游角色,同时凭借其商业、科技、艺术的价值潜力,建构和扩展文化产业链条。其次,实施文旅新媒体宣传达人孵化计划,充分运用各类短视频平台及社交平台,邀请网络大V和直播红人,建立新媒体宣传达人入驻重点景区试点,获取头部流量。最后,加强民间草根人才培养,鼓励其围绕风景、美食、街区、文化、人物等内容进行创作代言,主动培育现象级代言人。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