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应对碳中和全球治理挑战的中国方案

2024-06-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碳排放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深刻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现了我国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与责任担当。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环境问题,通过采取切实行动积极参与,以及携手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应对碳中和全球治理挑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碳中和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使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与自然界的碳吸收量达到平衡,对于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碳中和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球温度上升速度,减轻气候变化影响,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

  其次,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依赖于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碳中和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只有实现碳中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最后,碳中和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大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有助于实现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培育和壮大绿色产业链,进而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碳中和全球治理面临多重挑战

  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论述高瞻远瞩地点明了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性。然而,受限于各国在碳中和技术、政策、认知和行动等方面的较大差异,碳中和全球治理面临多重约束和挑战。

  一是技术挑战。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研发更加高效和低碳的清洁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利用技术、碳捕捉利用与储存技术等。这就需要各国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而降低技术研发和应用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政策挑战。碳中和全球治理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各国应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重点,加快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政策,助力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推动全球碳减排工作同时面临多边主义、局部冲突等不确定性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碳税等措施,推动建立碳减排多边机制,加强碳中和领域的国际合作。

  三是经济发展水平约束。实现碳中和目标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和资源调配,对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这些国家需要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道,由此导致碳中和全球治理的步调难免不一致。同时,全球贸易和能源价格波动等经济因素,也对碳中和全球治理带来一定压力。

  此外,各国社会认知和行为改变的差异性也是一个重要挑战。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同时需要适应和克服不同发展阶段人群的行为偏好差异带来的影响。只有全社会大多数人意识到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严重威胁并愿意付诸行动,积极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提倡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才有可能在面对碳中和全球治理时化挑战为机遇。

  共同构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碳中和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为携手应对碳中和全球治理挑战贡献了中国方案。

  第一,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碳中和行动计划,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目前,我国已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部署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不断夯实统计核算、标准计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基础。

  第二,中国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投入,在清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通过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同时,大力推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发展,普及推广绿色生产和低碳生活。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第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挑战。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推动碳减排国际合作等倡议,彰显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使命。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将一如既往地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重大灾害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和应对碳中和全球治理挑战贡献中国力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碳中和全球治理主要挑战与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研究”(23&ZD1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审核:李建军

  责任编辑:张天悦

  网络编辑:胡子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张天悦(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