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意关系行稳致远

2024-06-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自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意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2023年,双边贸易额为717.5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358%。两国在可持续农业、环境与能源、空间科学和医药健康等领域的合作也硕果累累。意大利是个重要的国家,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欧盟第三大经济体,而且是世界文化大国。当前世界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同时,中国和意大利自身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复杂形势,进一步增进两国的文化理解,赋能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分必要。

  虽然近来中意关系越来越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是鉴于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且经济界合作愿望仍很强烈,中意双边贸易仍有一定增长空间。当前中意双向投资相对低迷,但中国对意大利的绿地投资有望增加。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两国竞争有所加剧,但是合作的空间仍十分广阔。在数字领域,两国也正在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为了征税和确定共同继承人彼此的继承份额,必须计算居住权的价值。意大利在根据居住权与空虚所有权动态价值关系计算居住权的价值上富有经验,由此实现了居住权和空虚所有权的市场化流转。而我国法律上的居住权制度设计者未考虑居住权人和空虚所有人价值分割目标房屋的事实,经常做出空虚所有人可以自行出售负担了居住权的房屋的误判误述,因此,我国有必要学习意大利的经验,确立居住权和空虚所有权对目标房屋的动态价值比例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意卫生健康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于2020年签署了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但受地缘政治影响,意大利在2023年底退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意卫生健康合作、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意就卫生健康产业、临床技术创新、公共卫生和应急医学、学术交流和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合作。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下,中意卫生健康合作需要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依托多元化、多层次的平台,挖掘卫生合作的机遇和新增长点。在进一步深化双边卫生健康产业、卫生体系信息化及区域医疗医药评价、卫生应急、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合作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与第三方开展多边卫生健康合作。

  中国法治决策者们遵循“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指导思想,从多元并举的话语叙事策略,探索着更具开放性的居住权制度,并有效地将罗马法的居住权小叙事融入中国特色居住权法治话语的大叙事之中(小家与大家)。罗马法居住权进入中国民法典,仅仅是“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居住权制度构建的起点,而非终点!

  自1921年首次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以来,《神曲》在中国的接受史已百年有余。在近两个世纪里,该作品曾被多次译介为中文,既有全译本也有节译本,既有散文体译本,也有诗体译本,对中国读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丁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接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翻译和研究上表现出以下特点:从19世纪后期但丁进入中国以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次译介的高峰,与上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形成共振。在这一时期,中国从事政治活动的知识分子将但丁视为现代意大利民族统一和创造的象征,为中国自身民族进步提供了典范。研究方面,早期关于但丁的系统的学术研究尚未出现,对其的讨论多散见于各种小品文中。在讨论但丁在中国的接受特征之后,还将进一步探讨但丁在中国的接受研究本身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