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合作行稳致远惠及各方

2024-05-31 来源:光明日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作者:蓝庆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今年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周年,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十周年。中阿双方在元首外交推动下,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合作成果逐渐展现。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迭起、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泛滥的背景下,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谱写中阿战略合作关系新篇章,对推动中国高水平开放,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塑造全球公平正义新秩序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硕果累累

  中阿合作论坛自2004年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以峰会为引领,部长级会议、战略政治对话、改革发展论坛、能源合作大会等19项重要机制为推动,涵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合作框架。中阿双方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同许多阿拉伯国家关系从伙伴关系发展为战略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阿共同发表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共同发布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联合声明、共同签署建设智库联盟合作文件,中阿政治经济关系日益紧密。

  第一,政治互信和人文交流合作基础日益夯实。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存在长期友好关系,相互支持彼此核心利益,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致力于打造公平正义的国际治理新秩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复交,支持维护阿拉伯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促进阿拉伯地区政治和解。2023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扩容,新晋五国包括阿联酋、沙特、埃及三个阿拉伯国家,增强了金砖国家代表性,扩大了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力量。中国在阿拉伯国家设立了23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汉语热”逐渐升温,双方在学历学位互认、留学访问、语言教育、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政治互信和人文交流合作强化了民心相通,为中阿全方位命运共同体建设夯实了基础。

  第二,贸易投资合作成果斐然。2004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双边贸易额为367亿美元,2023年达3980亿美元,年均增长13%,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与阿拉伯国家能源优势形成了贸易互补关系。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进口矿产能源、部分农产品,沙特、阿联酋、伊拉克是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稳定能源供应链。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机电、纺织、金属、化工、运输设备等产品,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阿拉伯国家深受欢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双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对促进阿拉伯国家工业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作为重要展会平台,为双方经贸合作起到了重要赋能作用。

  第三,基础设施合作亮点频出。阿拉伯国家是中国海外承包工程重要目的地,中资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承包工程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至2022年签约总额达1802亿美元。中国企业深度参与阿拉伯国家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电力、通信、房地产、文体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如中国电建承建的沙特红海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是沙特“2030愿景”重点工程,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融合多能源互补整合的大型商业化公用设施项目,在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绿色发展。中国基建企业依靠在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和建设质量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赢得了广泛声誉,“中国建造”风靡阿拉伯世界,推动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将中阿合作成果惠及阿拉伯人民。

  第四,金融合作不断扩展。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金融合作关系是中阿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成立了中阿银行联合体,本币互换和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在阿拉伯国家逐渐拓展,人民币在阿拉伯国家支付货币体系中份额提升。中国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积极在阿拉伯国家布局,与其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合作,成立共同投资基金,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当地工业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双边贸易提供融资,亚投行、丝路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也积极投资阿拉伯国家的基础设施改造、环保和新能源项目。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阿联酋、沙特、卡塔尔、埃及等国金融机构纷纷落地中国,金融合作为便利中阿贸易和投资,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扩大了人民币交易结算和融资范围,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中阿双方在互惠发展和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面临阿拉伯地区地缘政治危机,中国全方位推进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决心没有改变,阿拉伯国家对华合作意愿亦不断增强,中阿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的深情持续升温。双方将保持定力,排除干扰,切实推进中阿合作,让合作成果惠及各方,促进中阿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石在于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经贸发展符合各国利益。需要协调各方政策,深化推动双边贸易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施中阿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措施,加快推进中国与海合会自由贸易区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贸易形态,扎实办好中阿博览会,提升博览会影响力。拓展中阿双向投资规模,扩大准入领域,降低各方投资壁垒,高质量推进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鼓励中资企业抱团走出去。在国内建设阿拉伯国家主题产业园区,吸引阿拉伯国家优势产业来华投资,开展产能合作,大力开拓数字经济、航天卫星、卫生健康、海水淡化等新领域投资合作,打造中阿双方稳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与阿拉伯国家开展绿色低碳及能源转型合作前景广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低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中国制定了“双碳”目标,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发展重点,对于依赖传统石油天然气能源生产以及生态较为脆弱的阿拉伯国家,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也是其迫切需求,应强化中阿之间的绿色低碳及环境治理合作,依据阿拉伯各国自然禀赋开发风能、太阳能项目,开展沙化治理,推动双边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共同研发,扩大绿色贸易和投资,共同打造绿色价值链。

  持续深化中阿金融合作。提升双方金融机构合作层次,提升融资运作效能,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中阿合作,持续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合作,扩大双边本币互换和贸易投资人民币交易结算规模,开发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多元金融产品,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为中阿双方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低碳合作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融通支持。

  进一步强化中阿人文交流。积极建设中阿综合文化交流平台,做深做实教育、科技、文创、艺术、影视、语言、旅游、新闻传播等领域的合作,扩大学历教育和培训合作规模,开展“一带一路”主题文化活动。推动中阿智库交流沟通,共同研究双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出台有效方案加以解决,通过人文交流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