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资讯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涉外法治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仪式

2024-06-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译心)5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涉外法治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仪式。

活动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振江,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局长刘长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何帆,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苟海波,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叶军出席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主持成立仪式。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表示,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希望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同频共振,增强政治自觉,持续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牢牢把握涉外法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共同担负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的重大责任;坚持同题共答,协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涉外法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务实交流,携手谱写检校合作全新篇章,为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振江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届涉外法治论坛、成立涉外法治研究院,体现了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高度自觉和使命担当,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涉外法治基础理论研究,切实深化涉外法治实践问题研究,加快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张鸣起代表中国法学会向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表示祝贺,对中国人民大学在涉外法治建设方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研究院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加快建成高水平的涉外法治理论研究高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快建成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地;以新型智库建设为导向,加快建成高质量的涉外法治资政服务高地;以提升中国法治国际影响力为导向,加快建成高层次的涉外法治国际传播高地。

  林尚立表示,人大法学学科与新中国法治建设发展同向同行,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了“独树一帜”的人大力量。希望涉外法治研究院打牢思想根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勇担育人使命,大力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涉外法治人才;聚焦全球治理,努力提升涉外法治智库服务水平;开拓研究新路,加快构建中国涉外法治自主知识体系,为在涉外法治领域提升话语权、增强主动性,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作出人大贡献。

  会上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活动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下午的涉外法治青年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高校和实务部门的青年专家学者,围绕“推动全球治理与法治合作”“国家主权与涉外法治”“国家安全与涉外法治”“国家发展与涉外法治”四个专题进行分组研讨,就涉外法治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深入交流。

  据了解悉,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涉外法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社会服务为使命担当,聚焦国家外交、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法治问题。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作为研究院内设机构,专门负责涉外法律咨询、政策研究、学生实习、就业服务等工作,并以北京为总部,在深圳、苏州、宜宾、义乌四地设立分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