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好书·学者书单丨方帆:近期读过的几本社会语言学著作

2024-06-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期学者书单: 

《社会学的问题》([法]皮埃尔·布迪厄 著,曹金羽 译)

《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比]扬·布鲁马特 著,赵梵 田海龙 译)

《语言规划讲义》(刘海涛 著)

《GPT时代人类再腾飞》([美]里德·霍夫曼 / GPT-4 著,芦义 译)

 

方帆

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

汕头大学文学院全球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我很荣幸地接受了一次荐书工作的邀约,并且我也愿意借此机会重新审视我一直感兴趣的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时代,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与挑战,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在这个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在技术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对社会、文化和语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在这里,我主要结合个人的研究兴趣和最近阅读的一些书目,以及当下紧密相关的“数智时代”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分享几本书籍,与大家共勉。

  第一本是《社会学的问题》([法]皮埃尔·布迪厄 著,曹金羽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 

  布迪厄是我十分推崇的一位西方社会学学者,他的社会学理论,例如场域(Field)、惯习(Habitus)、资本(Capital)等,都被理解运用到社会语言学、翻译学等领域中。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看似很简单,背后却隐藏了很多类似于文化、阶级、身份的话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谈话者之间的关系,和对社会、阶级的重新架构与重新定义。

  这本书很生动地为读者们介绍了不同的社会学话题,也涉及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布迪厄对于不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这本书的几个节选,也反映了布迪厄看问题的睿智,例如对知识分子的探讨,对语言市场的见解,文化创造的思考,让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停留在抽象层面。读者可以通过里面的例子,包括布迪厄的演讲、受访等记录,通过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读者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增强社会学知识的实用性。

  《社会学的问题》不仅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一本能够激发我们思考、拓宽视野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无论是社会学学者,还是对社会科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这本书都将是一次宝贵的知识之旅。

 

  第二本是《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比]扬·布鲁马特 著,赵梵 田海龙 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6月出版) 

  这本书的作者扬·布鲁马特是一位我很景仰的社会语言学大家,他是荷兰蒂尔堡大学教授,他在2010年出版的书目是社会语言学的经典,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发表了中文翻译版本。这本书从全球化的宏观角度出发,探讨了地方话语的建构,看似普遍的全球化过程却在地方转变成不同的话语结构,根植于本土和区域的不同语境当中,这也孕育出新的所谓的本土性与边缘地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经意间产生了新的不平等现象。通过对语言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他揭示了语言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无论是对语言学专业人士还是对全球化和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一书都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视角。布鲁马特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重新审视了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他的著作成为了解全球化时代语言现象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三本是《语言规划讲义》(刘海涛 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4月出版) 

  刘海涛教授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连续九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语言规划讲义》一书,是刘海涛教授十几年来教授“语言规划”这一门课程的讲义整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也为对语言政策与规划感兴趣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这本书从语言规划导论,到语言规划的定义、发展,再到语言规划的理论框架,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给读者梳理了语言规划的核心概念,并深入探讨了语言规划在不同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中的应用和影响。通过对各种语言规划项目的案例分析,还有一些奇闻轶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语言规划的实际操作和效果评估,更好地让社会语言学的一些方方面面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该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全面和多维的语言规划视角。我认为,这本书既是一部理论性的著作,也是一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材,为读者提供了探索和理解语言规划领域的重要工具和参考资料。

 

  第四本是《GPT时代人类再腾飞》([美]里德·霍夫曼 / GPT-4 著,芦义 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 

  这本书看似与社会语言学没有多大的关系,却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背景下,利用大数据通过GPT对教育、创造力、公正、新闻业与社交媒体、劳动方式与生产力等话题进行探讨。本书的出现便是语言和社会的紧密融合,也是人工智能参与到书籍写作中的一次伟大尝试。本书也在话题讨论中指出,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面对人工智能的出现,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等话题。当然,本书的一大核心理念便是“技术赋予人性,才能成就真正的智人”。人工智能是否有人性,人类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机器,通过更好的语言指引,让人类理性思考,让机器理解世界。这本书不仅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专业人士,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技术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读完《GPT时代人类再腾飞》,我们会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有着全新的认识和思考,也将帮助我们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胡子轩】